暮热游荷池上五首·其一

杨万里 〔宋代〕 杨万里

玉砾金沙一径长,暑中无处可追凉。

独行行到荷池上,荷不生风水不香。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是南宋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组诗写诗人在一个夏日闷热的傍晚到荷池上乘凉的情景,仿佛一组连续的夏日晚景图。第一首写诗人来到荷池上乘凉,不想荷池上也非常闷热。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玉砾金沙(1)一径长,暑中无处可追凉(2)

我走在由白色碎石和黄沙铺成的小径上,要到荷池边去乘凉。在炎炎暑天中,到处都那么闷热,让人到哪里乘凉呢,或许也只有池塘上能有一丝凉意了。

独行行到荷池上,荷不生风水不香(3)

我独自一人走到荷池上,发现到此也无法乘凉,荷池上竟然也没有半点凉风,闷热烦躁中连荷花的香气也感受不到了。

注释

(1)玉砾金沙:像白玉黄金一样的沙砾,这里指沙砾铺的路。玉砾,白色碎石。金沙,此处指黄色的沙石。

(2)追凉:指乘凉,纳凉。

(3)水不香:指因无风,水面飘不来荷花香气。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夏,杨万里自漳州改知常州。淳熙五年(1178)夏,杨万里在常州写下了《暮热游荷池上五首这组诗。这是杨万里诗风开始转变时期的作品。这一组小诗,已经开始显示出诚斋诗风的这一新的特点。

文学赏析

常州的夏天是很炎热的,诗人在许多诗中都提到这一问题。他抱怨那“矮屋炎天不可居”,说自己的住处“不是城中是甑中”(《午热登多稼亭五首》)。面对着那“一叶不摇风寂然”(《苦热登多稼亭二首》)的闷热难堪的环境,他渴望能找到一个清凉一点的地方,于是来到了荷池上。

诗人沿着一条漫长的沙径独自行来。这条沙径,不是那种“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幽径”,也不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曲径”,而是一条一黄如金,一白如玉的沙砾铺成的松散的路径,没有一点生机,没有一点绿意,没有一点清凉感,它是那样的漫长,那样地使人烦躁难禁。诗人止不住埋怨说:“暑中无处可追凉”,他感到绝望了。这一句点出题目中的“暑”字,直截了当地点出暑气无处不在,让人无处逃避。

三四句点出暑热中的荷池:荷塘是夏日避暑的最佳去处,诗人自然地想到去荷池乘凉。可是,迎接他的不是那种“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的清凉的荷池,而是“荷不生风水不香”的死水一塘,仍然是闷热难当。水本来无香,可是,随着微风飘来的荷叶的香气,会使人觉得连水也是香的。诗人埋怨说“水不香”,正好突出了“荷不生风”的郁闷无聊的烦热之感。这也是杨万里所谓“翻案法”(魏庆之《诗人玉屑》),他翻了孟浩然诗的案。虽然使用古人语句,但是却能写出新意,它的好处是打破了诗词中的定式思维,给人一种新奇的感受。人们都以为在酷暑中,荷池上定然会凉爽一些,而诗人偏偏写“荷不生风水不香”,这样更能写出无处不在的暑气。三四两句间的这一曲折,有力地表达了诗人“追凉无地”的烦躁心情。

作为《暮热游荷池上五首》中的第一首,此诗在结构上很好地领起下面四首。

作者简介

杨万里

杨万里

南宋文学家、理学家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其特点为: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但只有四千二百首流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亦能文。有《诚斋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