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诗》是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临终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生的眷恋和对死的恐惧,并从满腔忧恨和无限悲苦的字里行间,体现了一个懦弱的灵魂。该诗语言简练,富有形象性。
权去(1)生道促(2),忧来死路长(3)。
大权一旦被人夺去,短促的生命便走到了尽头,面对漫长的死亡之路,怎能不感到忧伤。
怀恨(4)出国门(5),含悲(6)入鬼乡(7)。
怀恨离开国都,即将成为异乡之鬼。
隧门(8)一时闭,幽庭(9)岂复光。
死后将永闭于九泉之下,永远不会见到光明了。
思鸟(10)吟(11)青松,哀风(12)吹白杨。
鸟儿在青松枝头鸣叫,思念失散的伴侣,白杨在秋风中飒飒作响,传出凋零衰落的信息。
昔来闻死苦(13),何言身自当(14)。
曾经听说死亡很痛苦,哪里料到自己将要承受死亡的痛苦呢。
(1)权去:指权力丧失。
(2)生道促:指生存之道短促。
(3)死路长:指等死的道路漫长,形容十分痛苦的心情。
(4)怀恨:心存怨恨。
(5)国门:国都的城门。
(6)含悲:忍着悲痛。
(7)鬼乡:阴间,鬼魂出没的地方,这里指尔朱荣、尔朱兆割据的晋阳城。
(8)隧门:墓道的门。
(9)幽庭:指坟墓。
(10)思鸟:思侣之鸟。
(11)吟:鸣叫。
(12)哀风:凄厉的寒风。
(13)苦:痛苦。
(14)当:承受。
北魏武泰元年(528),北魏孝明帝(元诩)逝世,晋阳镇将领尔朱荣拥立元子攸即位。元子攸不甘心当傀儡,于建义三年(530)九月,伺机杀了尔朱荣。但好景不长,当年十月,尔朱荣侄子尔朱兆在晋阳起兵,十二月攻破京师洛阳,元子攸被俘,押赴晋阳,十二月二十三日被缢死于三级寺,《临终诗》该诗是他临终前作的。
《临终诗》该诗一开头,“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即说出作者面临死亡的原因,该句诗写得极工整,“权去”则“忧来”;“生道促”则“死路长”,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虽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也不露苟且痕迹。接着作者以“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两句与上句呼应,追叙自己被押出境时的悲恨心情。“国门”“鬼乡”两个词都带着浓重的感情色彩,尤其是“鬼乡”,作者称它为“鬼乡”,除了说是自己死亡之地外,还饱含着对这地方及对尔朱家族的憎恨。五、六两句“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表达出作者在即将与世永绝时的苦痛,是对死后的想像,渲泄了绝望的情绪。以上六句写作者自身的遭遇和悲恨的心情,一路白描下来,不蔓不枝,恰与作者的处境相吻合。
“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两句是写景,作者写思鸟、写哀风、写青松、写白杨,都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烘托出作者当时内心的凄惨与悲哀。最后两句环绕着“死苦”来写。往昔只是听闻,如今却“自当”,感情沉重得很。“昔闻”与“自当”都说的是“死苦”,使得感情色彩更加深沉,更加浓重。诗以此作结,“苦”味流露于篇外。
古人临终时,往往有《临终诗》,如汉之孔融、晋之欧阳建、刘宋之谢灵运、范晔等,这几位多是被杀的,故临终多感慨,赋诗以言志。该诗只有十句诗,除末两句外,都是对偶极工的,这是当时的风气,开唐人律诗的先声,不过对于平仄,是不太讲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