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杂言诗。这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点明这是一幅青绿色的平远山水知画善画;“崖崩”两句,极写山势险峻,乔木苍然,是为画面最惹眼的中心;“客舟”以下四句,写画中小船,直如诗人身在画境之中,忽闻棹歌,不觉船之骤至。最后以一个特别的结束法,引入了有关画中风景的当地民间故事,使诗篇余音袅袅。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1)小孤(2)江中央(3)。
山色苍翠,江水茫茫无际,大小孤山矗立在长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4),惟有乔木(5)搀天(6)长(7)。
崖壁崩塌,山路断绝,不见猿鸟踪迹,只见乔木参天生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8)中流声抑扬。
从哪里飘来一只客船?划船人的歌声在江中时而低沉,时而高亢。
沙平(9)风软(10)望不到(11),孤山久与船低昂(12)。
沙滩平直,风力微弱,船儿迟迟不能到岸,孤山与客船久久地随波起落荡漾。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13)。
清晨烟雾缭绕,耸立江心的大小孤山,正像刚梳妆好的美人发髻映在镜中一样。
舟中贾客(14)莫漫狂(15),小姑(16)前年嫁彭郎(17)。
船上的商人啊,莫要轻狂放荡,小姑早有伴侣,前年已嫁给彭郎。
(1)大孤:大孤山,在江西九江鄱阳湖中。
(2)小孤:小孤山,在江西彭泽县古城西北九十里处的长江中。两山遥遥相对。
(3)中央:中间。
(4)崖崩路绝猿鸟去:形容山路险绝,猿猴飞鸟都无法在此生活,不得不离去。
(5)乔木:高大的树木。
(6)搀天:参天,直插云霄。搀,刺,直刺。
(7)长:高。
(8)棹歌:划船人的歌声。
(9)沙平:沙岸平直。
(10)风软:风力微弱。
(11)望不到:指客舟可以望见却久久不能到岸。沙岸平直则流水舒缓,风力微弱则船行缓慢,这二者是因,“望不到”是果。
(12)低昂:一起一落,形容山与船在水波中荡漾。
(13)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烟雾缭绕、耸立江心的大小孤山,正像早晨对着镜子重新梳妆打扮的美女头上的一对发髻。峨峨:山高耸的样子。鬟:发髻。晓镜:比喻早晨的江面像明亮的大镜子,表明江水清,江面平。
(14)贾客:商人。
(15)漫狂:即轻狂,不受礼法约束。漫,随随便便。
(16)小姑:指小孤山。
(17)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这里形容江山秀美,人们不能自禁其爱。当地民间就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这首题画诗,是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苏轼任徐州(今属江苏)知州时创作的。题中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一作右)武卫大将军,世称李将军。他的山水画多以青绿胜,明代画论家董其昌说他是山水画“北宗”的创始人。
宋代《宣和画谱》评其画:“皆超绝,尤工山石林泉,笔格遒劲,得湍濑潺湲、烟霞缥缈难写之状。”可见他的着色山水画同王维的水墨写意山水也有相似之处,都重视意境创造,使画中有诗。苏轼此诗是为李思训的《长江绝岛图》所作的题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