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伯时画太乙真人图

韩驹 〔宋代〕 韩驹

太一真人莲叶舟,脱巾露发寒飕飕。

轻风为帆浪为楫,卧看玉宇浮中流。

中流荡漾翠绡舞,稳如龙骧万斛举。

不是峰头十丈花,世间那得叶如许。

龙眠画手老入神,尺素幻出真天人。

恍然坐我水仙府,苍烟万顷波粼粼。

玉堂学士今刘向,禁直岧峣九天上。

不须对此融心神,会植青藜夜相访。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题李伯时画太乙真人图》是宋代诗人韩驹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前八句写画面,诗人注目在太乙真人所乘的罕见的大莲叶上,左右盘旋,显示画中人非凡的地位与仙风道气。下半段全为议论,重在表彰画的成就,兼及藏画的人。诗构思奇特,用典灵活。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太一(3)真人莲叶舟,脱巾露发寒飕飕。

太一真人悠然坐于莲叶之上,如乘舟般漂浮,他脱去头巾,任由长发在风中飘散,寒风吹过,带来阵阵凉意,更显其超凡脱俗之态。

轻风为帆浪为楫,卧看玉宇(4)浮中流。

莲舟以轻风做帆,以白浪做楫,真人卧在舟中,仰面向天,在中流飘荡。

中流荡漾翠绡舞,稳如龙骧(5)(6)举。

莲舟荡漾在中流,好像绿色的绸绡上下飞舞;船儿稳妥得像龙骧巨舟,能把万斛重物担当。

不是峰头十丈花(7),世间那得叶如许。

我想只有太华山顶花开十丈的玉井莲,才有这么大的莲叶,人世间绝找不出一片与它相仿。

龙眠画手老入神,尺素幻出真天人(8)

李伯时画技高明,晚年更加出神入化,在小小素绢上画出了神仙妙像。

恍然坐我水仙府,苍烟万顷波粼粼。

我对着画恍惚进入了水神的府第,眼前是苍烟迷濛,碧波万顷,粼粼细浪。

玉堂(9)学士今刘向(10)禁直(11)岧峣(12)九天上。

玉堂学士是当今的刘向,在高大华丽的皇宫中值夜,陪侍皇上。

不须对此融心神,会植青藜(13)夜相访。

你不须对着这画过分费神感叹,不久就会有神仙拄着藜杖前来相访。

注释

(1)李伯时:即李公麟,号龙眠,舒城人,北宋著名画家。

(2)太乙真人:古仙人。传说居住在玉清境,号令群真,黄帝曾向他问道。

(3)太一:即“太乙”。

(4)玉宇:天空。

(5)龙骧:晋龙骧将军王濬伐吴前制作大船,可容两千多人,后因以龙骧称大船。

(6)斛:十斗为一斛。

(7)峰头十丈花:指华山上的玉井莲花。韩愈《古意》:“太华峰头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

(8)天人:神仙。

(9)玉堂:翰林院。

(10)刘向:西汉人,官光禄大夫。曾在天禄阁校阅群书,撰《别录》等。

(11)禁直:在禁中值夜。

(12)岧峣:山高峻貌。此形容宫殿高大森严。

(13)植青藜:拄着青藜拐杖。

创作背景

《太乙真人图》藏在王黼家,韩驹这首诗就是为王黼所作。画面上所绘,据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载:“李伯时画太一真人,卧一大莲叶中,手执书卷仰读,萧然有物外思。”

文学赏析

诗写得逸兴遄飞,神思妙绝,一时哄传,宋徽宗读到这诗,大喜,马上赐韩驹进士及第,官秘书省正字,为诗坛添了一段佳话。

《题李伯时画太乙真人图》诗前八句为一段,写画面。诗人注目在太乙真人所乘的罕见的大莲叶上,左右盘旋,显示画中人非凡的地位与仙风道气。前两句写真人的奇。他作为仙人出现在画面上,一奇是奇在他不是坐在船上漂浮水面,而是坐在一张特大的莲叶上,二奇是他相貌清癯,脱帽露顶,不受人世间礼法的拘束。诗仅轻轻一点,就道尽了太乙真人的神态。三、四句进深一层。上文有“寒飕飕”三字,描写风吹发散的情况,这里便进一步发挥,说莲叶以风为帆,以浪为楫,在中流稳稳地向前,同时兼及人,说太乙真人躺在叶上,仰观天空。诗把莲叶在风浪中安稳航行,与太乙真人脱略形骸、自由自在地出没险境的情况和谐地组合在一起,且一以虚拟,一以实写,互相辉映。以下四句又接应首句,在莲舟上做文章。上面写莲舟不同于其他船,没有帆楫,航行安稳,这儿更进一步说莲舟泛行中流,犹如一片翠绿的丝绸,上下飘舞,但它的稳妥与载重量却不亚于万斛大船。因此,诗人发出奇想:仙人莫不是采来了太华山上的玉井莲的叶子,不然人间哪有这么大的莲叶呢?从颜色与大小上写了莲舟,同时写出了莲舟本身也带有仙气。以上一段,把画面写足,有素描,有议论,有想象,把太乙真人与莲舟互相衬托,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下半段八句,全为议论。前段在叙事中间杂的议论,仅仅瞄准画的中心点而发,这段重在表彰画的成就,兼及藏画的人,这是一般题画诗的规则。前两句总赞,说李伯时的画技超群,在画上把神仙的音容神态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次两句写观画的感受,说自己面对着画,仿佛进入水仙的府第,亲身感受到烟雾迷茫、碧波万顷的场面。这两句,换了个角度赞画,颇有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那般以假作真的突兀起势。以下四句,转写藏画之人王黼,说王黼入值禁中,就像当年在天禄阁校书的刘向一样,胸中满藏珠玑,所以用不着对画中的人与景过分歆羡,太乙真人一定会拄着拐杖夜里来看望他。这四句是寻常应酬语,带有歌功颂德的意思,但写得很巧妙。因王黼当时官宣和殿学士,入值皇宫,韩驹便因画中太乙真人是神仙而想起了神仙夜访刘向的典故,于是以刘向拟王黼,既与藏画人、画的内容密切关联,又在用典的内涵上十分妥帖,同时照应了题画,收得不落寻常窠臼。

韩驹这首诗,构思奇特,用典灵活,《苕溪渔隐丛话》评说:“子苍此诗,语意妙绝,真能咏尽此画也。”评得很公允。清范大士《历代诗发》说这首诗“因叶及花,因人及杖,总是无端幻想”,道出了这首诗的特色。韩驹虽属江西诗派,但这首诗没有江西诗派故立崖岸、生峭瘦硬的风格,在江西诗派诗中别树一帜。宋王十朋说韩驹“非坡(苏轼)非谷(黄庭坚)自一家”,就是指这类诗而言;他自己说自己“学古人尚恐不至,况学今人哉”(宋曾季狸《艇斋诗话》),也不无道理。

作者简介

韩驹

韩驹

宋代诗人、诗论家

韩驹(1080—1135),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他陵阳先生,陵阳仙井(治所在今四川仁寿)人。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