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山路风来草木香

辛弃疾 〔宋代〕 辛弃疾

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定风波·山路风来草木香》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作者邀请马荀仲同游雨岩,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作者把药名嵌入词中,却全不露痕迹,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

用中药名邀请婺源马荀仲来一起游览雨岩。马荀仲擅长医术。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1)泉石膏肓吾已甚(2),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

下雨过后,山路上轻风吹拂,被雨水洗过的草木也都发出了清香,居室内也凉快起来了。我的游览山水名胜之病已入膏肓,算是没有药可救了。虽已多病,却还甘愿去为这些风月闲情费精神。

孤负(3)寻常山简醉(4),独自,故应知(5)子草玄忙。湖海(6)早知身汗漫(7),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我也知道你忙于著述,所以平常我也总是一个人寻醉,是怕打搅了你。社会上早就知道我是一个可有可无之人,除了好友如你,还有谁来伴我出游呢?如你再不来,那我只有跟松竹共凄凉了。

注释

(1)胡床:一种四脚可以交叠收起的轻便坐具。

(2)泉石膏肓吾已甚:《新唐书·田游岩传》:“入箕山,居许由祠旁,自号由东邻。高宗幸嵩山,亲至其门,游岩野服出拜,帝谓曰:‘先生此佳否?’对曰:‘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

(3)孤负:即辜负。

(4)山简醉:《世说新语·任诞》篇:“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离。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高阳池在襄阳,强是其爱将,并州人也。季伦,晋山简子。

(5)故应知:苏轼《张先生(并叙)》诗:“熟视空堂竟不言,故应知我未天全。”

(6)湖海:就是所谓之江湖,也就是社会。

(7)汗漫:漫无边际,此处可作可有可无讲。《淮南子·原道训》:“若士者齤然而笑曰:‘……然子处矣,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若士举臂而竦身,遂入云中。”

创作背景

《定风波·山路风来草木香》这首词当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时期,是招呼一位行医的朋友一起游览雨岩而作的。

拼音版

dìngfēng··shānfēngláicǎoxiāng

shānfēngláicǎoxiāngliángdàochuángquánshígāohuāngshènduōbìngfángfēngyuèfèipiānzhāng

xúnchángshānjiǎnzuìyīngzhīcǎoxuánmánghǎizǎozhīshēnhànmànshuíbànzhǐgānsōngzhúgòngliáng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