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早春旅怀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轩车歌吹諠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

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

风吹新绿草芽坼,雨洒轻黄柳条湿。

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长安早春旅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长安的喧噪与自己的寂寞,贵人们的轩车往来,只有一个人被排除在外;月夜,日暮之山,触发了诗人思乡之念。此诗形象生动,在孤独的情绪描写里体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轩车歌吹諠都邑,中有一人向隅(1)立。

京城里人来车往、歌舞升平,但这城市里却有一个人对着墙角而立。

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

夜深人静的时候一轮明月挂在天空,想出去走走,身边却连个卷帘的人都没有。看着太阳从山上落下,不禁望着家乡哭泣。

风吹新绿草芽坼,雨洒轻黄柳条湿。

一阵风刮过,早春便来了,草木开始发绿;又一阵雨飘过,那刚刚吐出嫩黄的柳条变得愈发湿润动人。

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3)三十。

没有在年轻的时候有所成就,耽误了大好青春,马上就要三十了,想来不禁愁上眉头。

注释

(1)向隅:谓孤独失意。

(2)拆:同坼,谓草木发芽。

(3)欲:将,将要。

创作背景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白居易在长安应进士举,《长安早春旅怀》这首诗作于这年的春天。作者在《与元九书》中说:“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长安早春旅怀》此诗即抒写其当时孤独忧伤之情状。

拼音版

chángānzǎochūnhuái怀

xuānchēchuīxuāndōuzhōngyǒurénxiàng

shēnmíngyuèjuǎnliánchóuqīngshānwàngxiāng

fēngchuīxīn绿cǎochèqīnghuángliǔtiáoshī湿

shēngzhīshǎoniánchūnzhǎnchóuméisānshí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