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老子 〔先秦〕 老子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希言(1)自然。故飘风(2)不终朝,骤雨(3)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4),同于道;德者,同于德;(5)者,同于(5)。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5)者,(5)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注释

(1)希言:字面意思是少说话。此处指统治者少施加政令、不扰民的意思。

(2)飘风:大风、强风。

(3)骤雨:大雨、暴雨。

(4)从事于道者:按道办事的人。此处指统治者按道施政。

(5)失:指失道或失德。

拼音版

dàojīngèrshísānzhāng

yánránpiāofēngzhōngcháozhòuzhōngshúwèizhětiāntiānshàngnéngjiǔérkuàngréncóngshìdàozhětóngdàozhětóngshīzhětóngshītóngdàozhědàozhītóngzhězhītóngshīzhěshīzhīxìnyānyǒuxìnyān

作者简介

老子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