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红指甲

徐再思 〔元代〕 徐再思

落花飞上笋牙尖,宫叶犹将冰箸粘,抵牙关越显得樱唇艳。

怕伤春不卷帘,捧菱花香印妆奁。雪藕丝霞十缕,镂枣斑血半点,掐刘郎春在纤纤。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译文注释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落花飞上笋牙尖(1)宫叶(2)犹将冰箸(3)粘,抵牙关越显得樱唇艳。

落花飞上了手指尖,指甲壳还把白净的手指粘。倚在嘴边越发显出樱桃小嘴鲜艳。

怕伤春不卷帘,捧菱花(4)香印妆奁。雪藕丝(5)十缕,镂枣斑(6)血半点,(7)刘郎(8)春在纤纤。

害怕佃春窗帘也不卷。捧着菱花,指香印在镜匣间,像十缕雪藕般的彩霞,镂镶着红枣半点。捏那情郎哥,春意就在这手指纤纤。

注释

(1)笋牙尖:此以嫩笋尖芽喻女子手指甲的尖细娇嫩。

(2)宫叶:此宫中红叶喻指甲红。

(3)冰箸:指屋檐间雪水结冰成冰条,像冰筷子,以此喻女子手指洁白。

(4)菱花:镜子。古代铜镜在日光映照下发光影如菱花,故称。

(5)霞:形容指甲。

(6)镂枣斑:雕镂的枣形斑纹,此形容红指甲。

(7)掐:用手握,或用指甲按。

(8)刘郎:借指情郎。

文学赏析

《水仙子·红指甲》此曲是徐再思的咏物曲之一,所咏之物就是女子的红色指甲,作者想象丰富运用联想和比喻,把静态的红指甲描写得生动形象,与此同时,一个俏皮可爱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落花飞上笋牙尖”,以美丽的落花恰巧落到了晶莹剔透的笋芽尖上,比拟女子纤细莹润的手指和娇艳欲滴的红色指甲。

“冰箸”是指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房檐边的流水结成的冰条,形似一根根的筷子,色泽通透,甚是壮观“宫叶犹将冰箸粘”也暗用唐代宫女红叶题诗的典故,以红色树叶比拟女子的红指甲,“宫叶”和“冰箸”并用,女子手指的白皙和指甲的红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抵牙关越显得樱唇艳”,描写女子把这样惹人喜爱的手放到唇边,更衬托出女子樱桃小嘴的美丽动人。

“怕伤春不卷帘”,因为不忍心看到窗外的落花,女子故意把帘子放下来。“卷帘”这一词语常与伤春悲秋的落寞情绪有关。很多古典诗词中都有此等情形的展示。如宋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菱花,古代铜镜映日则发光影如菱花,因称镜为菱花。“捧菱花香印妆奁”写女子独自一人在闺房中手捧菱花铜镜,静静地欣赏自己娇美的容颜,不经意间手指的香气已经晕散在梳妆的镜匣上。此处的情态描写,把一个多愁善感、自怜自爱的女子形象描写得惟妙惟肖。

“雪藕丝霞十缕,镂枣斑血半点”两句,继续对女子的红指甲进行铺写。作者用雪白的藕丝形容女子手指的纤细洁白,而那红色指甲恰如天边的霞光一样绚丽夺目。红指甲又像精心雕镂的红色枣状斑纹,还像鲜血半点红艳欲滴。

“掐刘郎春在纤纤”是全曲的精华之处、点睛之笔。女子调皮地用她那涂着红色指甲的纤纤玉指,趁人不备的时候轻轻地招在了刘郎之身。想必我们很容易判断,“刘郎”即是她的情郎,此处不动声色地把一个俏皮的怀春少女的情思描写得真实可观。

《水仙子·红指甲》此曲运用博喻手法,惟妙惟肖地把一个妙龄少女以及她的红色指甲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功力可见一斑,从而奠定了此曲在咏物类散曲中的地位。

作者简介

徐再思

徐再思

元代散曲作家

徐再思(约1280—1330),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属浙江)人。与张可久、贯云石为同时代人。钟嗣成《录鬼簿》言其“好食甘饴,故号甜斋”。一生活动足迹似乎没有离开过江浙一带。散曲作品多写自然风景和闺阁之情。风格清丽,注重技巧。今人任讷将其散曲与贯云石(号酸斋)作品合辑为《酸甜乐府》,得其小令一百余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