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九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九首诗通过一个征夫的诉说反映其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第二首,接前诉说上路之后的情事,亡命亡不了,吞声也没用,不如索性把命豁出去练上一手。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出了家门,一天天地走远了;见识已多,不再受同行人的气。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1)。
骨肉之恩岂能不顾?无奈身为男儿死活没有定期。
走马(2)脱(3)辔头(4),手中挑(5)青丝(6)。
摘掉络头让马疾驰,解下缰绳提在手里。
捷下(7)万仞冈,俯身试搴(8)旗。
从万仞高山飞驰而下,俯下身来练习拔取军旗。
(1)死无时:是说时时都有死的可能,不一定在战场。正因为死活毫无把握,所以也就顾不得什么骨肉之恩,说得极深刻。
(2)走马:即跑马。
(3)脱:去掉不用。
(4)辔头:当泛指马的络头。
(5)挑:信手地挑着。
(6)青丝:即马缰。
(7)捷下:即飞驰而下。
(8)搴:拔取。是说从马上俯下身去练习拨旗。
《前出塞九首》当作于天宝十载(751年)左右,一说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是一系列军事题材的诗歌。这个时期还是唐朝的生长期,伴随着生长期的,是唐朝在军事上的扩张期,朝廷上上下下的预估大多是乐观的,杜甫却对唐玄宗的军事路线不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