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高爱山隐居

张炎 〔宋代〕 张炎

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沙浦迥。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眠鸥未醒。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

还重省。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原非捷径。深更静。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凭高露饮。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摸鱼儿·高爱山隐居》是南宋词人张炎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描写作者隐居生活的。词上片以写实景为主,字字落地有声。下片以抒情为主,情情景景皆为幻象。全词语句平实、遒炼来贯情,意境较为独特。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1)晴岚(2)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3)。沙浦(4)。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眠鸥未醒。甚占得莼乡(5),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

我爱自己的家园,陋室依傍千顷镜湖,天地间清凉朗澈一片。睛暖的山光,苍翠的树色,斑驳的花影,都映照在月下的镜湖间。远处有沙滩,看镜湖水波荡漾,柳荫之下横停一只小船。鸥鸟未醒犹在眠。此处富有莼羹、鲈鱼,人们视而不见,惟见夕阳带来春日的傍晚。

还重省。岂料山中秦晋,桃源(6)今度难认。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原非捷径(7)。深更静。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凭高露饮。正碧落(8)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

再三思忖。人们寻觅晋武陵人到过的桃花源,纵然找到,有谁知道这个桃花源是秦还是晋,恐怕见了也难认。莫说隐居在林泉间就是长生之路,我朗然一笑,要晓得隐居也不是捷径可攀。我待要披散着头发,吹箫跨鹤登仙而去,何惧天风高寒。凌风饮露,远离尘缘。恰月光荡摇半面山崖,一轮明月升上万松山巅。

注释

(1)清润:指湖水清澄明净。

(2)晴岚:晴日山林中的雾气。

(3)天镜:指湖面。

(4)迥:远。

(5)莼乡:用张翰在外做官思念家乡莼羹、鲈鱼脍的典故,此处指隐居之处。

(6)山中秦晋,桃源: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故事。在陶渊明笔下,桃花源是一个理想境界,桃花源中的人自称是先世避秦末世乱而来此定居的。后遂用“桃源”、“秦源”、“晋洞”等喻世外仙境,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

(7)捷径:指通过隐居、抬高身价而出仕求官的道路。

(8)碧落:犹云碧空。

创作背景

《摸鱼儿·高爱山隐居》这首词作于张炎自北南归后,流寓山阴镜湖一带之时。元世祖至元二年(1290年),张炎应召北上抄写“藏经”,次年失意南归,在山阴一带流寓,曾隐居在高爱山。

拼音版

ér··gāoàishānyǐn

àibàngqiānqǐngcāngmángpiànqīngrùnqínglánnuǎncuìróngróngchùhuāyǐngdàokuītiānjìngshājiǒngkànshuǐhánliǔhéngtǐngmiánōuwèixǐngshènzhànchúnxiāngdōurénjiànxiézhàochūnmíng

háichóngxǐngliàoshānzhōngqínjìntáoyuánjīnnánrènlínjiānshìchángshēngxiàoyuánfēijiéjìngshēngēngjìngdàisànchuīxiāokuàtiānfēnglěngpínggāoyǐnzhèngluòchénkōngguāngyáobànyuèzàiwànsōngdǐng

作者简介

张炎

张炎

南宋词人

张炎(1248—1319),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他是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还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