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

苏轼 〔宋代〕 苏轼

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化工余力染夭红。

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甚时名作锦薰笼。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词篇开端直抒胸臆,直接抒发对于丰收的无比喜悦之情。并且使用拟人化的手法把麦浪翻飞的姿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描写大片麦浪在晴空下翻滚的场景,显示麦子的生势挺拔,表达了作者对眼前丰收景象的喜悦心情,也表现出作者对农事的关心。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惭愧(1)今年二麦(2)丰,千畦(3)细浪舞晴空。化工(4)余力染夭红(5)

难得今年大麦和小麦丰收,千亩地绿浪渲染了整个天空。天工造化,花朵颜色极为鲜艳。

归去山公(6)倒载(7)阑街(8)拍手笑儿童。甚时(9)名作锦薰笼(10)

山简晚上回来时酩酊无所知而被儿童嘲笑,瑞香花花色妖红,气如熏香。

注释

(1)惭愧:难得;

(2)二麦:大麦、小麦。

(3)千畦:泛指多,畦:亩。

(4)化工:天工造物者;

(5)夭红:形容花朵颜色极为鲜艳。

(6)山公:指晋代山简,字季伦。此处用他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而被儿童嘲笑的故事。

(7)倒载:倒卧车中。亦谓沉醉之态。

(8)阑街:靠着街道。

(9)甚时:甚时:甚:副词,很,极。甚时:到了做什么的时候。

(10)锦薰笼:花名。《天禄识馀》:瑞香一名锦薰笼,一名锦被堆。

创作背景

《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此词作于公元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初夏,苏轼知徐州任上。这首《浣溪沙》,可以说是苏词任徐州知府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拼音版

huànshā··zhōucángchūnyuánzhōng

cánkuìjīnniánèrmàifēngqiānlàngqíngkōnghuàgōngrǎnyāohóng

guīshāngōngyīngdǎozàilánjiēpāishǒuxiàoértóngshénshímíngzuòjǐnxūnlóng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