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城望月》是唐太宗李世民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前八句细致描绘了辽宁夜空中月亮若隐若现、时圆时缺的景象,最后两句则写诗人驻足观看敌人被覆灭。全诗描写细腻,色彩清丽,借望月表达了作者攻占辽东城后的兴奋心情。
玄菟(1)月初明,澄辉照辽碣(2)。
在辽城东方一带,月亮刚刚升起来,澄澈的月色普照着辽城。
映云光(3)暂隐,隔树花如缀(4)。
月光映照在云上时月亮隐藏在云里,隔着桂树树影,似乎可见月中桂花把月亮点缀起来。
魄(5)满桂枝(6)圆,轮亏(7)镜彩缺。
月圆时可见月中桂花树枝的全貌,月缺时则好像明镜缺了半边。
临城(8)却影散,带晕(9)重围结(10)。
登临辽城城楼观看,半圆的月亮阴影已散开,被周围的晕圈牢牢实实地包围起来。
驻跸(11)俯九都,伫观妖氛(13)灭。
车驾暂停时,我登上城楼,俯视四周的城市,长久地观看被妖气包围着的月亮,直到妖气全灭为止。
(1)玄菟:古郡名,汉武帝时期置,辖境相当于今辽宁东部及朝鲜咸镜道一带。这里指代辽城的东方。
(2)辽碣:辽水和古辽东碣石山的并称,这里指高句丽占领下的整个辽东地区。
(3)光:一作“花”。
(4)缀:连缀。
(5)魄:指月的光辉。
(6)桂枝:神话传说中月亮里生有桂树。
(7)轮亏:谓月轮亏损,即非满月。轮:月轮,月亮。
(8)临城:指月光照临辽城。
(9)带晕:月亮周围的光圈,月光经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产生的光现象,常被认为是天气将要起风的征兆,俗称“风圈”。
(10)围结:围拢聚集。
(11)驻跸:指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暂住之地。
(12)丸都:高句丽都城,在今吉林省集安县境内,一作“九都”。
(13)伫观妖氛:伫观:站着观看。伫:一作“停”。妖氛:不祥之气,诗文中多指边患。这里指高句丽军队的气焰。
贞观十六年(642年),高句丽政权公开对抗李唐王朝。贞观十九年(645年),诗人挥师水陆并进,四月,李勣所率的军队已进至玄菟故地。五月,诗人渡辽,破辽东古城(今辽阳附近)。当年初冬收兵回师。《辽城望月》此诗就是在诗人亲到辽东古城大破高句丽兵之后所作,时间是贞观十九年(645年)夏秋之交。
《辽城望月》此诗一开篇即写“玄菟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描绘月初出普照辽城的景况,是点题之笔——诗人登上辽城,明月初辉,月色明净,光照辽碣。这里,显然含有诗人视玄菟为唐王朝东部疆土之意。中间六句具体描绘月的特点,勾勒出当晚月亮云遮轮亏带晕的画面。其中,前二句写浮云遮月光暂隐,月光隔树花如缀,很有气势;后四句写微光渐明满桂枝,圆月亏时镜彩缺;影散晕重,笔下传神,烘云托月,细致入微。最后的“驻跸俯丸都,停观妖氛灭”二句写诗人驻跸辽城,借望月抒怀,表示诗人誓要清除高丽兵害的决心,并表明对消除“妖氛”、夺取胜利充满的自信,是诗人毫无矫饰的襟怀的真实表露,同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样,都以胜利者的姿态一抒情怀。
《辽城望月》全诗描写细腻,色彩清丽,借望月表达了诗人攻占辽东城后的兴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