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宣州开元寺

杜牧 〔唐代〕 杜牧

南朝谢脁城,东吴最深处。

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

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

青苔照朱阁,白鸟两相语。

溪声入僧梦,月色晖粉堵。

阅景无旦夕,凭阑有今古。

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题宣州开元寺》是晚唐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开头四句点出历史的变迁和建造在陵阳山上的开元寺形势;中间八句,是对开元寺风貌的精细刻画;最后四句是诗人通过深入细微的观察,对开元寺景物的着意渲染,用白描手法,写得鲜明如画。诗人采用白描手法描写开元寺的位置及景色,条理井然,形象逼真;抒写了诗人在春雨中来开元寺游赏,凭栏远眺所生发出的古今沧桑之慨。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南朝(2)谢脁城,东吴(4)最深处。

这座南朝谢脁曾任太守的城市,位于东吴中部。

亡国(5)去如鸿,遗寺藏烟(6)

南朝各国像鸿雁似的一去无踪,只留下这座古寺藏在烟霭深处。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

寺楼拔地而起,高达九十尺,回廊上环列着四百根柱子。

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

周围高高低低栽满飒飒生风的松树和桂树。

青苔照朱阁,白鸟两相语。

青苔点缀着朱红的楼阁,一对白鸟在相向鸣唱。

溪声(7)入僧梦,月色晖粉堵(8)

溪声伴随着寺僧的清梦,月色照耀着洁白的墙壁。

阅景无旦夕,凭阑有今古。

这儿不分朝暮,都宜于观赏风景,凭栏望去,那思古之幽情,便不觉油然而生。

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且让我留下美酒一樽,欣赏前山迷蒙的春雨。

注释

(1)开元寺:原名永乐寺,建于东晋时代,是名胜之一。原诗下有诗人自注:“寺置于东晋时。”

(2)南朝:东晋以后,建都金陵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通称。

(3)谢脁楼:南朝齐的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在宣城外陵阳山上所建的一座楼,人称谢脁楼,也称北楼。

(4)东吴:三国时期的吴因地处江东,故称江南一带为东吴。

(5)亡国:指东晋与南朝相继灭亡。

(6)坞:四面高而中间凹下的地方。

(7)溪声:宛溪水流声。宛溪即宣州东溪,源出东南峄山,流绕城东,开元寺即在该溪边。

(8)粉堵:粉墙。

作者简介

杜牧

杜牧

唐代杰出诗人、散文家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