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德轮行者

杨万里 〔宋代〕 杨万里

沥血抄经奈若何,十年依旧一头陀。

袈裟未著愁多事,著了袈裟事更多。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送德轮行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由德轮的事生出感慨,以十分诙谐的语调,写出了佛门中空而不空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讽刺意义,不一本正经地说理,同样给人以彻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沥血(2)抄经奈若何(3),十年依旧一头陀(4)

你虔诚地刺血抄经又有什么结果?十年了,还是当年的一介头陀。

袈裟(5)未著愁多事,著了袈裟(5)事更多。

没出家前你嫌世事烦人,难以忍受;没想到出家后,俗事比以前更多。

注释

(1)行者:行脚乞食的僧人,梵语称头陀。

(2)沥血:刺血。佛家以刺血抄经为积功德。

(3)若何:怎样,怎么样。

(4)头陀:出自梵语,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后世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

(5)袈裟:和尚穿的法衣。

文学赏析

世界上的事往往与初愿相违。和尚出家,本意是要远离世事,脱离红尘的扰攘,可德轮行者入了空门后,十年来沥血抄经,谋求广积功德,可从来没得到解脱,烦恼比以前更多了。杨万里由德轮的事生出感慨,以十分诙谐的语调,写出了佛门中空而不空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讽刺意义,不一本正经地说理,同样给人以彻悟。

杨万里这首诗除了讽刺意味外,也从另一角度告诫人们,要有面对现实的勇气,靠逃避不是上策。世界上的事往往不能自己作主,有时根本无法逃避。曾记得还有这么个小故事:某诗人游览寺院,与寺内和尚谈得很投机,临行时高咏唐人诗句“因过山寺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以表示高兴。没想到和尚说:“您是偷得半日闲,老僧却是增加了半日忙碌。”像这样的和尚,肯定不会“着了袈裟事更多”。

《送德轮行者》此诗的解释,历来也不一致。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说:“今世儒生竭半生之精力,以应举觅官,幸而得之,便指为富贵安逸之媒,非特于学问切己事不知尽心,而书册亦几绝交。如韩昌黎所谓‘墙角君看短檠弃’,陈后山所谓‘一登吏部选,笔砚随扫除’者多矣,是未知着了袈裟之事更多也。”认为杨万里诗是规劝世人做官后仍然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有新的进步。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十四则认为杨万里揭示的是生活中的矛盾心理,没做官前想做官,做了官又想退隐。

田汝成云:“杨廷秀赠抄经头陀诗云……又有住山僧者,或谋攘之,僧乃挂草鞋一双于方丈前,题诗云:‘方丈前头挂草鞋,流行坎止任安排。老僧脚底从来阔,未必枯髅就此埋。’愚谓前一诗可为士人筮仕进解褐之规,后一诗可为士人勇退抽簪之法。”这些观点,都有助于理解这首诗的丰富涵义。

作者简介

杨万里

杨万里

南宋文学家、理学家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其特点为: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但只有四千二百首流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亦能文。有《诚斋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