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听雨

蒋捷 〔宋代〕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虞美人·听雨》是宋代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听雨”为媒介,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此词在结构上运用时空跳跃,以“听雨”复沓串连,上、下片浑然一体,具有跌宕回旋的匠心。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1)罗帐(2)。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3)叫西风。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听雨僧庐(4)下,鬓已星星(5)也。悲欢离合总无情(6)一任(7)阶前点滴到天明。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注释

(1)昏:昏暗。

(2)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3)断雁:失群孤雁。

(4)僧庐:僧寺,僧舍。

(5)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6)无情:无动于衷。

(7)一任:听凭。

创作背景

蒋捷生当宋、元易代之际,大约在公元1274年(宋度宗成淳十年)中进士,而几年以后宋朝就亡了。他的一生是在战乱年代中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虞美人·听雨》这首词正是他的忧患余生的自述。

拼音版

měirén··tīng

shàoniántīnglóushànghóngzhúhūnluózhàngzhuàngniántīngzhōuzhōngjiāngkuòyúnduànyànjiào西fēng

érjīntīngsēngxiàbìnxīngxīngbēihuānzǒngqíngrènjiēqiándiǎndàotiānmíng

作者简介

蒋捷

蒋捷

南宋词人、宋末四大家之一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进士。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