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友二首·其二

郭祥正 〔宋代〕 郭祥正

晚坐庭树下,凉飔经我怀。

亦有樽中物,佳人殊未来。

佳人隔重城,谁复为之侪。

瞻云云行天,步月月满阶。

想闻诵声作,崩腾泻江淮。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怀友二首》是宋代诗人郭祥正的组诗作品。第二首诗着重在从对方设想,想他远隔“重城”,“谁复为之侪”,就把“怀友”之情写得更为深切。这组诗通过比兴抒写情怀,近似于唐诗的格调。

创作背景

《怀友二首》这两首诗是作者为怀念友人而作,大概作于熙宁至元丰年间作者任地方官时期。

文学赏析

第二首,着重在从对方设想,想他远隔“重城”,“谁复为之侪”。上一首写诗人自己“幽独”,这一首想到友人“幽独”,这样,就把“怀友”之情写得更为深切。

下面突然接入“瞻云云行天,步月月满阶”,表面上什么也未说,然而又却是什么也说到了。这就是钱钟书所说的,以“不说出”写“说不出”的话。从这句中可看到“唯见幽人独往来”的那种图景。他“步月”望云,俯仰怀人,幽独的处境,皎洁的襟怀,想念友人而不可得见的无可奈何的惆怅,皆溢于言表。

作者的友人大概是在江淮一带做官的,因此,终篇处勉以做好官来取得人民的赞颂。“诵”即《国语》“舆人之诵”的“诵”,韦昭注“不歌曰诵”;《周礼·大司乐》郑玄注:“以声节之曰诵。”即谣谚一类的东西。汉朝时,各地人民对某些好官常用民谣来称赞他。“诵声作”即指此而言。怀友而加勉励,这是作者在诗中的用意。这也是诗的讽谕作用之一。

这组诗与唐诗的格调很近似,近于李白而不同于杜甫。因为所谓宋诗的特色,其实是从杜甫的部分诗歌发展而来的,正如朱自清在《诗言志辨》中所说的“诗之变自杜始”。

作者简介

郭祥正

郭祥正

北宋诗人

郭祥正(1035—1113),字功父,太平当涂(今属安徽)人。曾中进士。熙宁年间(1068-1077)知武冈县,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后为王安石所不满,以殿中丞致仕。元丰年间(1078-1085),知端州。元祐(1086-1094)初期,官至朝清大夫。少有诗名,为梅尧臣所赏识。其诗颇有和李白相似的地方,曾为王安石所称赏。有《青山集》及其续集。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