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黄楼歌寄苏子瞻

郭祥正 〔宋代〕 郭祥正

君不见彭门之黄楼,楼角突兀凌山丘。

云生雾暗失柱础,日升月落当帘钩。

黄河西来骇奔流,顷刻十丈平城头。

浑涛舂撞怒鲸跃,危堞仅若杯盂浮。

斯民嚣嚣坐恐化鱼鳌,刺史当分天子忧。

植材筑土夜连昼,神物借力非人谋。

河还故道万家喜:匪公何以全吾州!

公来相基垒巨石,屋成因以黄名楼。

黄楼不独排河流,壮观弹压东诸侯。

重檐斜飞掣惊电,密瓦莹净蟠苍虬。

乘闲往往宴宾客,酒酣诗兴横霜秋。

沉思汉唐视陈迹,逆节怙险终何求?

谁令颈血溅砧斧?千载付与山河愁。

圣祖神宗仗仁义,中原一洗兵甲休。

朝庭尊崇郡县肃,彭门子弟长欢游。

长欢游,随五马,但看红袖舞华筵,不愿黄河到城下。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徐州黄楼歌寄苏子瞻》是宋代诗人郭祥正创作的一首杂言诗。这首诗先用四句诗概说黄楼高耸入云的气势作为引首,接着笔锋一转,以极简洁的笔法叙述了大水袭来,苏轼率军民战胜洪水的经过和水后黄楼的修建及修楼的意义。然后再次描绘黄楼的雄伟,叙写楼成后苏轼与民同乐的情景。最后推出诗的主题:但愿永享太平、永无灾变!其间述古征今,微言大义,使诗的内涵更加丰富。此诗结构讲究,语言酣畅,把叙事与抒情、写人与写景、纪实与纪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确乎是宋诗此类题材中难得的佳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君不见彭门(1)之黄楼,楼角突兀(2)凌山丘。

你没有看见彭城门上的黄楼吧,楼角高昂超过山丘。

云生雾暗失柱础(3)日升月落当帘钩(4)

云雾从楼间生腾遮没了柱础,日月自楼旁升降正齐着镰钩。

黄河西来(5)奔流,顷刻十丈平城头。

黄河自西而来犹如惊马般奔流,顷刻间十丈高的河水平了城头。

浑涛舂撞怒鲸跃,危堞仅若杯盂浮(6)

浑浊的波涛横冲直撞像愤怒的鲸鱼在跳跃,高高的城垛几乎就像酒杯水盂在水面飘浮。

斯民嚣嚣(7)(8)恐化鱼鳌,刺史当分天子忧(9)

老百姓哭着喊着——因为怕变成水底的鱼鳖,苏刺史奔走忙碌——他要尽忠职守为国分忧。

植材筑土夜连昼(10)神物借力非人谋(11)

打树桩、夯堤土,不分白天黑夜地苦干,分明是天神借助于人力呵,并不是只靠人的智谋。

河还故道万家喜:(12)公何以全吾州(13)

黄河归还旧道,万众欣喜齐赞颂:“若不是苏公,我们的身家性命怎能保留!”

公来相基(14)垒巨石,屋成因以黄名楼(15)

苏公来察勘基址,垒起了巨石,屋宇建成便命名为黄楼。

黄楼不独排河流(16)壮观(17)弹压东诸侯。

黄楼不止能够疏镇河流,壮观的气势也足以镇慑东路郡州。

重檐斜飞掣惊电(18),密瓦莹净蟠苍虬(19)

多重楼檐斜飞,能勾挂住闪电,晶莹明净的密瓦,盘卧着龙虬。

乘闲往往宴宾客,酒酣诗兴横霜秋(20)

苏公每有空闲,常登楼宴会宾客,酒酣耳热时,蓬勃的诗情便横溢金秋。

沉思汉唐视陈迹,逆节(21)怙险(22)终何求?

我面对着汉唐的遗迹沉思默想,那群恃险抗上的逆臣到底何求?

谁令颈血溅砧斧(23)?千载付与山河愁。

谁让他们以身试法,让颈血溅满刑具,千年万代给淮北山河带来忧愁。

圣祖(24)神宗(25)仗仁义,中原一洗兵甲休。

大宋朝圣明的天子依仗着仁义,平定天下人,使中原大地战争永止休。

朝庭尊崇(26)郡县(27)彭门子弟(28)长欢游。

朝廷的地位崇高,郡县谦恭敬业,徐州的黎民百姓长远快乐又悠游。

长欢游,随五马(29),但看红袖舞华筵,不愿黄河到城下。

长远地快乐又悠游,追随着徐州苏太守,唯愿欣赏歌女在宴会上欢舞,不愿意黄河咆哮大水到黄楼。

注释

(1)彭门:彭城之门。徐州古称彭城。

(2)突兀:高耸。

(3)云生雾暗失柱础:形容楼之高,谓云雾从楼脚生起,人们经常看不见柱子的基础。

(4)日升月落当帘钩:形容楼之高,谓日月升降时高度恰与楼窗平齐。当,相当、恰值。

(5)骇:马受惊。

(6)浑涛舂撞怒鲸跃,危堞仅若杯盂浮:形容水淹徐州的情景——水平徐州城垣,深浊的波涛如怒鲸跳跃。舂撞,冲撞;春,通“冲”,撞击。危堞,高耸的城堞;堞,城墙上锯齿状的防箭垛。仅,几乎。杯盂浮,浮在水面上的酒杯、水盂。

(7)嚣嚣:惊恐喧闹的样子。

(8)坐:因。

(9)刺史当分天子忧:谓危难中苏轼克尽职守,挺身而出。刺史,唐代州郡长官;宋之知州大体等于唐之刺史。分天子忧,《汉书·循史传》记,汉宣帝曾谓:能与我共使民众安其田里而无叹息愁恨之心者,唯二千石乎?后世遂以“分忧”代称州郡长官。这句诗由此而来。

(10)植材筑土夜连昼:谓不分昼夜地加固提防。植材,打桩。筑土,夯土修坝。“夜连昼”一作“夜运画”。

(11)神物借力非人谋:极言抗灾的不易,谓能战胜洪水乃是神明借助人力所为,单靠人的谋划是不能成功的。

(12)匪:通“非”。

(13)全吾州:使吾州保全。

(14)相基:相看地形,选定基址。

(15)以黄名楼:命名楼为“黄楼”。按五行生克的理论,土能克水,土色黄,故黄楼有镇水之义。下旬“黄楼不独排河流”即由此而来。

(16)排河流:疏通黄河水流。排,疏通;《孟子·滕文公》:‘‘禹疏九河……排淮泗而注之江。”河,黄河。

(17)壮观:谓楼之壮观足以镇慑、折服东路各郡县。弹压,制服、镇慑。诸侯,这里指郡县。《汉书·王嘉传》:“今之郡守重于古诸侯。’’

(18)掣惊电:牵制住闪电,勾挂住闪电。

(19)蟠苍虬:像苍龙盘伏。蟠,盘曲而伏卧。虬(qi丘),无角龙。二十八宿东方为苍龙七宿,黄楼在徐州东门上,故以“蟠苍虬”极言其高。

(20)乘闲往往宴宾客,酒酣诗兴横霜秋:黄楼建好的次年[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重九日,苏轼在黄楼设宴,“坐客三十余人,皆知名之士”,苏轼有《九日黄楼作》诗日:“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千柄插。”可作此联及结尾一联的注解。

(21)逆节:违抗中央命令;节,原指节旄,是中央派出的使臣的信物,引申指对地方官的任命,故有“逆节”等于“抗命”。

(22)怙险:依恃险要的地势。

(23)砧斧:杀头的刑具。

(24)圣祖:一般指开国的君主,这里当指宋太祖赵匡胤。

(25)神宗:当朝皇帝赵顼。

(26)尊崇:庄严伟大。

(27)肃:谦恭敬业。

(28)彭门子弟:彭城百姓;传说彭祖封于彭,彭城世家皆其后代,故称彭地居民为彭门子弟。

(29)五马:指郡守、知州。汉制,太守车驾五马。《陌上桑》:“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五月,苏轼到徐州(九年十二月移知徐州)任所,七月十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今河南清丰附近)段大决口,北流断绝(黄河旧道东北流,在今津南境入渤海),河道南移,四十五州县被淹。八月十一日水至徐州,苏轼亲率军民修城挡水,极大地减轻了水灾的损失,使民众发出“非公何以全吾州”的赞叹。十月五日水退,苏轼以防水剩余物资在徐州东门之上修了一座黄楼,既为纪念此次抗灾的胜利,也是城防和观察水情的需要。郭祥正此诗就是因此而发的。他借描写黄楼修建的经过和它壮观的气势,歌颂了苏轼的政绩和他与民众忧乐与共的精神。

拼音版

zhōuhuánglóuzizhān

jūnjiànpéngménzhīhuánglóulóujiǎolíngshānqiū

yúnshēngànshīzhùchǔshēngyuèluòdāngliángōu

huáng西láihàibēnliúqǐngshízhàngpíngchéngtóu

húntāochōngzhuàngjīngyuèwēidiéjǐnruòbēi

mínxiāoxiāozuòkǒnghuàáoshǐdāngfēntiānziyōu

zhícáizhùliánzhòushénjièfēirénmóu

háidàowànjiāfěigōngquánzhōu

gōngláixiānglěishíchéngyīnhuángmínglóu

huánglóupáiliúzhuàngguāndàndōngzhūhóu

zhòngyánxiéfēichèjīngdiànyíngjìngpáncāngqiú

chéngxiánwǎngwǎngyànbīnjiǔhānshīxìnghéngshuāngqiū

chénhàntángshìchénjiéxiǎnzhōngqiú

shuílìngjǐngxuèjiànzhēnqiānzàishānchóu

shèngshénzōngzhàngrénzhōngyuánbīngjiǎxiū

cháotíngzūnchóngjùnxiànpéngménzizhǎnghuānyóu

zhǎnghuānyóusuídànkànhóngxiùhuáyányuànhuángdàochéngxià

作者简介

郭祥正

郭祥正

北宋诗人

郭祥正(1035—1113),字功父,太平当涂(今属安徽)人。曾中进士。熙宁年间(1068-1077)知武冈县,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后为王安石所不满,以殿中丞致仕。元丰年间(1078-1085),知端州。元祐(1086-1094)初期,官至朝清大夫。少有诗名,为梅尧臣所赏识。其诗颇有和李白相似的地方,曾为王安石所称赏。有《青山集》及其续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