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周南·樛木》是先秦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章《国风·周南》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是祝贺新婚男子的赞歌。先以葛藟缠绕樛木,比喻女子嫁给丈夫。然后为新郎祝福,希望他能有幸福、美满的生活。诗凡三章,大量采用比兴手法,每章只改易二字,句式整饬,以群歌叠唱的形式表达出喜庆祝颂之情,表现了华夏民族淳朴、古老的婚礼祝福习俗。
南(2)有樛(3)木,葛藟(4)累(5)之。乐只(6)君子(7),福履(8)绥(9)之。
南山有棵弯腰树,野葛到来缠住它。有这快乐的君子,幸福到来安定他。
南有樛木,葛藟荒(10)之。乐只君子,福履将(11)之。
南山有棵弯腰树,野葛到来掩盖它。有这快乐的君子,幸福到来扶助他。
南有樛木,葛藟萦(12)之。乐只君子,福履成(13)之。
南山有棵弯腰树,野葛到来萦绕它。有这快乐的君子,幸福到来成就他。
(1)周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计十一篇。
(2)南:南土,南边。
(3)樛:树枝向下弯曲的树。
(4)葛藟:葛与藟都是蔓生植物,攀援树木生长。
(5)累:攀缘,缠绕。此处又作“纍”。
(6)只:语气助词。
(7)君子:此处指结婚的新郎。
(8)福履:福禄,幸福。
(9)绥:安乐。一说通“妥”,下降,降临。
(10)荒:遮掩,覆盖。
(11)将:扶助,或释为“大”。
(12)萦:回旋缠绕。
(13)成:就,成就。
《周南·樛木》是华夏先民的一首祝福歌,其场合或许是婚礼,或许是新生儿诞生,究竟是祝福什么历来众说纷纭。现代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古人在婚礼宴席上对新人所唱的祝福歌,反映的是西周的社会状况和纯朴的民风。
《诗经》中的“兴”语往往兼有“比”义,这首《周南·樛木》就是如此。“兴”者起也,“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从这一解说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二句,乃是首章所咏之本体;“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二句,则是引起所咏之词的“兴”体。后二章每章只改动二字,大体意思与首章相近,运用的是“国风”常用的“叠章”形式。以反覆咏唱逐层推进,在回环往复中造成浓浓的感情。故从“兴”之引起的“所咏之词”看,这乃是一首为“君子”祝“福”的歌,当无可疑。
而这三章中的“兴”语,同时又带有“比”义。“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中的“彼物”即“樛木”和“葛藟”,“此物”则是“君子”和“福”——以樛木的得到葛藟缠绕,比君子的常得福禄相随,也实在非常形象。故从各章之“比”义看,这也是一首形象动人的祝福歌。
所以透过诗经比兴的手法,从中可以还原在三千多年前一场婚礼。秋日的黄昏宾客毕集,辘辘的车音自远而近。性急的孩童早从村口奔来,嚷叫着:“接新娘的车子到啦!”欢乐的鼓吹由此压过喜悦的喧声齐鸣。当幸福的“君子”搀扶新娘下车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便是青年男女们一遍又一遍的热烈歌唱。于是,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荒之、萦之)”来比拟、形容新郎新娘的喜悦和美满以及当时的情景,是十分贴切的,也体现了《诗经》表达感情克制而平和的优雅。数次的叠唱将在众宾客心间的祝福之情宣泄的兴奋和浓烈,而《周南·樛木》,正以如此兴奋和浓烈的激情,表现了中华民族淳朴、古老的婚礼祝福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