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独酌

杨万里 〔宋代〕 杨万里

招得榴花共一觞,艾人笑杀老夫狂。

子兰赤口禳何益,正则红船看不妨。

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么生香。

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渔歌谱大章。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端午独酌》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凭吊古人,嘲讽世态的诗。一、二句用拟人手法写与榴花共饮、艾人哂笑,透露了诗人无法排遣的寂寞和苦闷;然后在三、四两句对世态嬉笑怒骂,尽情揶揄;五、六两句是托物寓意;最后两句是直接嘲讽世态,更表明诗人难得清闲、且醉且歌的愉悦、洒脱的心态。全诗语言犀利、幽默,很有战斗性。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招得榴花共一(1)艾人(2)笑杀老夫狂。

招来榴花与自己一起饮酒,门口的艾人都此哂笑不已。

子兰(3)赤口(4)(5)何益(6)正则(7)红船(8)看不妨。

奸人的毁谤想躲也没用,纪念屈原的龙舟看看也无妨。

(9)粽明朝便无味,菖蒲(10)今日么生香(11)

粽子一过端午便没了味,菖蒲也只有端午才这么喷香。

一生幸免春端帖(12),可(13)渔歌(14)大章(15)

庆幸一生都不用写春帖,可以使渔歌谱写出盛世乐章。

注释

(1)觞:古代酒器。

(2)艾人:古代汉族端午节门饰,流行于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区。每逢农历五月初五,民间采集艾草扎成人形挂在大门或房门上,认为可辟毒气。

(3)子兰:战国楚怀王幼子,为令尹,怂恿怀王入秦,致怀王客死异国。又毁谤屈原,使屈原被逐。此处喻指宋代奸臣。

(4)赤口:谗毁者之口。

(5)禳:祭名,指祈祷消除灾殃、去邪除恶之祭。

(6)何益:有什么好处。

(7)正则:屈原别名。

(8)红船:竞渡的彩船。

(9)团:水团,粉团。

(10)菖蒲: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端午节有插菖蒲叶和艾的习俗。

(11)么生香:怎么这样香。

(12)春端帖:又称春帖、春端帖子。宋制,一年八节,翰林要向帝、后、大妃、夫人诸阁上新帖子,文字工丽,内容或歌颂升平,或寓意规谏,贴于禁中门帐。立春日撰作的帖子词称春端帖。

(13)遣:使。

(14)渔歌:渔人唱的民间小调。

(15)大章:古帝尧时乐名。

创作背景

《端午独酌》此诗收于《退休集》,此集收诗八百多首,集中之诗均作于绍熙三年(1192年)至开禧二年(1206) 五月,是他晚年引退家居时所作。《端午独酌》之后的第六首诗《送章汉卿归宜城》作于嘉泰三年(1203年),《端午独酌》亦应作于此年。

拼音版

duānzhuó

zhāoliúhuāgòngshāngàirénxiàoshālǎokuáng

zilánchìkǒurángzhènghóngchuánkànfáng

tuánzòngmíngcháobiàn便wèichāngjīnmeshēngxiāng

shēngxìngmiǎnchūnduāntiēqiǎnzhāng

作者简介

杨万里

杨万里

南宋文学家、理学家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其特点为: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但只有四千二百首流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亦能文。有《诚斋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