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西家罢来往,晴日深窗风雨响。
三眠蚕起食叶多,陌头桑树空枝柯。
新妇守箔女执筐,头发不梳一月忙。
三姑祭后今年好,满簇如云茧成早。
檐前缫车急作丝,又是夏税相催时。
《养蚕词》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描绘了蚕农养蚕的种种辛苦和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最后点明蚕农忙于作丝,是因为又到了“夏税相催时”。全诗描写朴实,结尾议论而以述语出之,不露痕迹。
东家西家罢来往(1),晴日深窗风雨响(2)。
东家西邻忙得顾不上串门来往,晴天里蚕室内一片食叶声,好像下雨的声音。
三眠(3)蚕起食叶多,陌头(4)桑树空枝柯。
春蚕进入第三次蜕皮期,食叶量大增,小路边桑树的叶子已经采空,只剩下光光的枝条。
新妇(5)守箔(6)女执筐,头发不梳一月忙。
新妇和姑娘都守箔执筐,又是采叶又是给桑,忙得连头一个月都没有时间梳。
三姑(7)祭后今年好,满簇(8)如云茧成早。
祈求神灵保佑后,终于盼来了好的收成,茧簇上早早地结满了雪白的茧子。
檐前缫车(9)急作丝,又是夏税(10)相催时。
屋檐下的缫车不停地缫丝,但一想到很快就要催缴夏税,心里又惴惴不安。
(1)东家西家罢来往:旧俗养蚕的月份有种种禁忌,其中之一是停止互相来往。明谢肇淛《西吴枝乘》:“吴兴以四月为蚕月,家家闭户,官府勾摄征收及里闬往来庆吊,皆罢不行,谓之蚕禁。”
(2)风雨响:形容蚕吃桑叶的声音。宋陆游《四月一日诗》有“食叶蚕声白雨来”句。
(3)三眠:蚕蜕皮时不吃不动,如人之睡眠,叫做蚕眠。蚕从出生到作茧需经四眠。秦观《时食》:“(蚕生)九日,不食一日一夜,谓之初眠,又七日再眠如初……又七日三眠如再,又七日若五日,不食二日,谓之大眠。”
(4)陌头:桑田间。田间小道叫阡陌。
(5)新妇:古代对儿媳的称呼,这里泛指中青年妇女。
(6)箔:又叫蚕帘,用竹或芦苇编成的养蚕器具。
(7)三姑:民间传说的蚕神。
(8)簇:供蚕作茧的器具。
(9)缫车:缫丝所用的器具。
(10)夏税:夏季八月之前征收的赋税,除缴纳粮食外,还有绢丝等项。
《养蚕词》为反映明代初年养蚕人的繁劳辛苦而作。明代征税分两期,上半期的赋税于八月以前缴纳,叫夏税;下半期的赋税于次年二月以前缴纳,叫秋粮。根据诗意,此诗当作于八月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