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官街鼓》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前六句写鼓声朝朝暮暮响不停,催转日月,草木生长、人之老死的正常现象,以及追求长生的秦始皇、汉武帝的老死,讽刺昔日帝王讲神仙、求长生的愚妄。后四句写人生变化生发,人的头发由黑变白,更言神仙也会老死,从根本上否定追求长生,迷信神仙的愚蠢行为。全诗构思奇巧,语言警拔,笔涉幽冥,意境幽冷,以鼓声之不断喻宇宙之长存、历史之无限,用以对比人生,抒发其深沉的人生感慨。
晓声隆隆(2)催转日(3),暮声隆隆(2)呼月出(4)。
拂晓,隆隆的鼓声催促着太阳的运行,傍晚,隆隆的鼓声催促月亮的上升。
汉城黄柳映新帘(5),柏陵(6)飞燕(7)埋香骨(8)。
京城里,嫩黄的春柳映照着刚更换的新帘,赵飞燕的香骨久已埋葬在皇陵。
磓(9)碎千年日长白(10),孝武(11)秦皇(12)听不得。
鼓声锤碎了千百年的漫长时光,秦皇汉武也不能再听到这官街的鼓响。
从(13)君翠发(14)芦花色(15),独共南山守中国(16)。
任由您翠黑的头发变作芦花般模样,只有鼓声与终南山一起厮守京城,日久天长。
几回天上葬神仙(17),漏(18)声相将(19)无断绝。
就是天上也几次三番埋葬过神仙,只有这鼓声与漏声此起彼落,永远回荡。
(1)官街鼓:长安城大街上的鼓声,用以报时和戒夜。《旧唐书》:“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据《马周传》载:“先是京城诸街,每至晨暮,遣人传呼以警众。周遂奏诸街置鼓,每击以警众,令罢传呼,时人便之。”
(2)隆隆:指鼓声。
(3)转日:指太阳升起。
(4)月出:指月亮上升。
(5)汉城黄柳映新帘:这句暗示改朝换代,新帝登基,什物更换。汉城:西汉建都长安,故称长安为“汉城”。黄柳:刚发嫩芽的春柳。
(6)柏陵:指帝王陵墓。帝王陵地常植松柏,故称。
(7)飞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8)香骨:指赵氏的尸骨。
(9)磓:敲击,这里是消磨之意。
(10)日长白:指无尽的白昼。
(11)孝武:汉武帝刘彻。
(12)秦皇:秦始皇嬴政。二人都是著名的信神仙求长生的帝王。
(13)从:伴随。
(14)翠发:黑发,指年轻。
(15)芦花色:像芦花般的白发,指年老。
(16)中国:指京都长安。
(17)天上葬神仙:意指求仙者的虚妄。
(18)漏:漏壶,古代的计时器。
(19)相将:相与,相伴,相随。
唐元和五年(810),唐宪宗与宰相们谈到神仙时,问:“果真有神仙吗?”李藩回答说:“秦始皇、汉武帝学仙术、求长生,效果如何,你看看历史记载就知道了。”事见《资治通鉴》卷二三八。当时,李贺正任职长安,必有所闻,便借街头的鼓声,赋《官街鼓》此诗来回答宪宗的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