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概述曲江前后之事,运用子夜鬼歌、华亭鹤唳等典故,曲折地反映了甘露之变士大夫被宦官惨杀的政治现实,表现了作者内心极度的怆痛之情。首联说以前皇帝游曲江的车驾再也看不到了,只听到夜半冤鬼的悲歌;颔联承上指出陪同皇帝游玩的宫妃已不再来,只剩下曲江水依然在寂静中流向御沟;颈联用典故暗喻此次事变中被宦官杀掉的大批朝臣;尾联指出此诗的重点在于抒发“伤春”之情,亦即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全诗以丽句写荒凉,以绮语寓感慨,主旨在结尾二句点出,寄托深远,感慨无限。
望断(2)平时翠辇(3)过,空闻子夜(4)鬼悲歌(5)。
望不见平时帝王的翠辇经过,只能在夜半聆听冤鬼的悲歌。
金舆(6)不返倾城色(7),玉殿(8)犹分下苑(9)波。
宫妃金舆不返难见到倾城色,只有曲江的流水被玉殿分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10),老忧王室泣铜驼(11)。
临死时才想念在华亭听鹤唳,老臣忧念王室命运悲泣铜驼。
天荒地变(12)心虽折(13),若比伤春(14)意未多。
经过天荒地变虽使人心摧折,若比伤春的哀恸此意不算多。
(1)曲江:即曲江池。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秦为宜春苑,汉为乐游原,有河水水流曲折,故称。隋文帝以曲名不正,更名芙蓉园。唐复名曲江。开元中更加疏凿,为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
(2)望断:向远处望直至看不见。
(3)翠辇:饰有翠羽的帝王车驾。
(4)子夜:夜半子时,半夜。又是乐府《吴声歌曲》名。
(5)悲歌:悲壮地歌唱。
(6)金舆:帝王乘坐的车轿。
(7)倾城色: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此指嫔妃们。
(8)玉殿:宫殿的美称。
(9)下苑:本指汉代的宜春下苑。唐时称曲江池。
(10)华亭闻唳鹤:西晋陆机因被宦官孟玖所谗而受诛,临死前悲叹道:“华亭(陆机故宅旁谷名)鹤唳,岂可复闻乎?”后以“华亭鹤唳”,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11)铜驼:铜铸的骆驼。多置于宫门寝殿之前。西晋灭亡前,索靖预见到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叹息道:“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12)天荒地变:影响巨大而深远的巨变。指国家的沦亡。
(13)折:摧折。
(14)伤春:为春天的逝去而悲伤。一作“阳春”。“伤春”一词,在李商隐的诗歌语汇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曾被他用来概括自己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这里特指伤时感乱,为国家的衰颓命运而忧伤。
曲江是唐代长安最大的名胜风景区,“开元中疏凿为胜境……花卉环周,烟水明媚。都人游赏,盛于中和上已之节”(康骈《剧谈录》)。安史之乱后荒废。唐文宗颇想恢复升平故事,于大和九年(835)二月派神策军修治曲江。十月,赐百官宴于曲江。甘露之变发生后不久,下令罢修。李商隐这首诗,就作于事变后的第二年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