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汴水流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长相思·汴水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作,这是中唐时期比较正规成熟的词作,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此词上阕写景,暗寓恋情;下阕直抒胸臆,写女子久盼丈夫不归的怨恨。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相思之痛、离别之苦;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味深的特点。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汴水(2)流,泗水(3)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5)点点愁。

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悠悠(6),恨悠悠(6),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注释

(1)长相思:词牌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

(2)汴水:淮河的支流。隋炀帝时开凿的通济渠,唐宋人称为汴河,源于河南,往东南流入安徽宿州、泗县,入淮河。

(3)泗水:淮河的另一条支流。源于山东曲阜,因四源并发,故名泗水,向南流经江苏徐州后,在江苏淮安入淮河。

(4)瓜洲古渡:在江苏省扬州市南长江北岸。瓜洲本为江中沙洲,沙渐长,状如瓜字,故名。一作“瓜州”。

(5)吴山:在浙江杭州,春秋时为吴国南界,故名。此处泛指江南群山。

(6)悠悠:深长的意思。

创作背景

王汝弼在《白居易选集》中说此词乃“柳枝回南,白氏惜别之作”。白氏有《对酒有怀寄李十九郎中》诗:‘往年江外抛桃叶,去岁楼中别柳枝。’即追怀此时情事。据《白香山诗后集》《病中诗序》的纪年,此词当系开成四年(839)春,即柳枝回南,白氏惜别之作。”

拼音版

chángxiāng··biànshuǐliú

biànshuǐliúshuǐliúliúdàoguāzhōutóushāndiǎndiǎnchóu

yōuyōuhènyōuyōuhèndàoguīshífāngshǐxiūyuèmíngrénlóu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