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是南宋诗人尤袤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一、二句先写惊知下雪,突出了飞雪无声潜入夜的悄然情状。三、四句写积雪之厚、光泽之亮。五、六句状写雪后草木之白,丘塍之平。如此极力描绘了飞雪之大,雪大必然寒冷凛冽。于是末二句诗人自然联想到大雪之中道旁乞讨的饥民和边境雪窖中的士兵。先感慨饥民的冻馁交加,生活维艰;但转念之间,诗人又规劝可怜的饥民莫要叹息怨恨,因为还有比他们更苦的边兵正在前线的风雪中挣扎。全诗层层照应,如环相套,一抑一扬,深刻地揭露了南宋小朝廷民饥兵困、岌岌可危的凄惨景象。
睡觉(1)不知雪,但(2)惊窗户明。
睡醒后不知下了大雪,只见窗户特别明亮而吃惊。
飞花厚一尺,和月(3)照三更(4)。
推窗一看,飞舞的雪花已在地上积有一尺厚,辉映着月光,使三更时分格外冷清。
草木浅深白(5),丘塍(6)高下平。
草和树木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山丘田埂也都被雪遮盖得一样平。
饥民莫咨怨(7),第一念边兵(8)。
饥饿的人们哪,莫要叹气抱怨,在这样的时候,首先要想到那些辛苦戍边的士兵。
(1)觉:睡醒。
(2)但:只,唯。
(3)和月:柔和的月光。
(4)三更:古代计时,一夜分为五更。由打更人敲击鼓梆等向人们报更。三更正值半夜。
(5)草木浅深白:意谓草木不论矮的高的,望去皆成白色。
(6)丘塍:土包和田间小路。
(7)咨怨:叹息,怨恨。
(8)边兵:守边的士兵。
《雪》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尤袤为官期间极关心民间疾苦,此诗是诗人某天夜半醒后见雪而念民饥与边兵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