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十万琼枝

陈维崧 〔清代〕 陈维崧

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楼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沁园春·十万琼枝》是清代词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上片从不同侧面刻画梅花,突出其姿态之美与风神之幽,进而联想明末金陵繁华之景;下片化用刘禹锡、杜牧诗意,又选用啼乌、石马、流水,落花等意象,抒发易代之悲,结拍设想友人天水为伴,江湖余生,表达自己不仕新朝的态度。词中虚实结合,善用对比,情词兼胜,骨韵都高。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题徐渭文的《钟山梅花图》,与云臣、南耕、京少一起赋词。

十万琼枝(1)(2)银虬(3)(4)玉鲸(5)。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6);娇偏怯雨,影落西清(7)。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楼(8)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9)贵戚,玉佩公卿。

画上数枝梅花,盘曲昂健如海龙,轻盈铺张如鲸喷。倦怠好似不能承受烟气,娇弱好似害怕雨水。香气飘到南宫,疏影落在西宫。两岸的亭台中,歌舞管弦声飘上天际,那是十四楼中歌颂太平。是谁争着玩赏?是那些佩戴珍珠玉佩的达官贵人。

如今潮打孤城(10)只商女船头月自明(11)。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12)石马,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13)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14)

如今潮水拍打孤城,只有商女船头的月儿独自明亮。可叹夜里啼叫的乌鸦,明孝陵前的石马,落花带着恨意,流水默默流淌。寻过去又好像没有,看起来像梦一样,是用泪化成的这幅画。带着这卷画,我将与水天相伴,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注释

(1)琼枝:指梅花。

(2)矫:形容梅花盘曲昂健的姿态。

(3)银虬:形容梅树千枝横针如海龙。虬,龙之一种。

(4)翩:形容梅花轻盈铺张的姿态。

(5)玉鲸:形容梅朵怒放如鲸之喷水。

(6)南内:南宫。朱元璋定都南京,此处指明皇城。

(7)西清:宫内游宴之处。

(8)十四楼:明洪武年间南京官妓所居的十四座楼。

(9)珠珰:用珍珠制成的耳饰。

(10)潮打孤城:化用刘禹锡《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11)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五陵:本指西汉五位皇帝的陵墓,此指明太祖孝陵。

(13)生绡:生丝织成的薄绸,用以作画。这里指《钟山梅花图》。

(14)江海余生:化用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创作背景

康熙十年(1671)徐渭文去南京,陈维崧有《赠徐渭文序》,嘱其应一访“畸人而隐于绘事”者如龚半千等。他此游原有一吊故国之意。徐氏归,成《钟山梅花图》,旋即掀起一场题咏殆遍的凭吊活动,一批怀抱易代之悲的词人纷纷为此画题词。这实际上是一次借图哭陵的集会,遥祭明孝陵,也即吊故国。《沁园春·十万琼枝》此词即是其一。

拼音版

qìnyuánchūn··shíwànqióngzhī

shíwànqióngzhījiǎoruòyínqiúpiānjīngzhèngkùnshèngyānxiāngnánnèijiāopiānqièyǐngluò西qīngjiāàntíngtáijiētiānguǎnshílóuzhōngtàipíngshuízhēngshǎngyǒuzhūdāngguìpèigōngqīng

jīncháochéngzhǐshāngchuántóuyuèmíngtànluòhuāyǒuhènlíngshíliúshuǐshēngxúnkànláishìmèngshēngxiāolèixiěchéngxiéjuǎnbànshuǐtiānxiánhuàjiānghǎishēng

作者简介

陈维崧

陈维崧

清代词人、骈文作家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出身显贵,后家道衰败。曾撰修《明史》。陈维崧词数量很多。现存《湖海楼词》尚有1600多首。风格豪迈奔放,按近宋代的苏、辛派。以豪放为主,兼有清真联想雅之作,更难得的是各体词都写得很出色,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亦能诗,便成就不如其词与骈体文。他的圣诞节体文,在清初亦是一大家。著作有《湖海楼诗文词全集》54卷,其中词占30卷。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