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纳兰性德 〔清代〕 纳兰性德

盼银河迢递,惊入夜,转清商。乍西园蝴蝶,轻翻麝粉,暗惹蜂黄。炎凉。等闲瞥眼,甚丝丝、点点搅柔肠。应是登临送客,别离滋味重尝。

疑将。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倩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商量。荷裳。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从此羁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螀。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是清代词人纳兰容若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词人开门见山地表述了他与好友聚少离多的现实,所以分别的时候二人才愈加地难分难捨。到了下片,词人笔锋一转,在桂花飘香的时节要如约归来。全词从景物着手,营造离别的氛围,悲凉凄切之情更为细密深透。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盼银河迢递(1),惊入夜,转清商(2)。乍西园(3)蝴蝶,轻翻麝粉(4),暗惹蜂黄(5)炎凉(6)。等闲瞥眼,甚丝丝、点点搅柔肠。应是登临送客,别离滋味重尝。

盼望着银河的出现,入夜的时候却偏偏下起了悲凄的秋雨。刹那间,园里的蝴蝶和蜜蜂纷纷飞起,匆匆躲避。是暖是寒。入秋夜雨本是等闲之事,但今晚那丝丝点点的雨声却令人搅断柔肠。应该是因为此时正是别离送友的时刻,所以这秋雨才这样让人断肠吧。

疑将(7)水墨(8)疏窗(9),孤影淡潇湘(10)(11)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商量(12)荷裳(13)。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从此羁愁(14)万叠(15),梦回分付啼螀。

秋夜雨洒落在疏窗上,那雨痕仿佛是屏风上画出的水墨画。能否请求高高的梧桐树和烧残的灯烛细做掂量,不要在此时再添人的愁绪池塘里,荷叶已经被秋风吹残,那今夜谁来代替荷叶为鸳鸯们遮风挡雨呢?你将上路远行,从此旅途劳顿,梦醒之时,唯有悲切的寒蝉声相伴。

注释

(1)迢递:高远貌。

(2)清商:古代五音之一,即商音,其调悲凉凄切。此处借指入夜后的秋雨之声。

(3)西园:本为园林名,后亦泛指园林。

(4)麝粉:香粉,代指蝴蝶翅膀。

(5)蜂黄:本指妇女涂额之黄色妆饰,此处代指蜜蜂。

(6)炎凉:是暖是寒。炎:热。凉:冷。

(7)疑将:仿佛、类似。将,助词。唐王勃《郊园即事》:“断山疑画障,悬溜泄鸣琴。”

(8)水墨:浅黑色,常形容或借指烟云。

(9)疏窗:雕刻有花纹图案的窗户。

(10)潇湘:本指湘江,或指潇水、湘水,此处代指竹子。

(11)倩:倚近、靠近。

(12)商量:斟酌、思考之意。洪咨夔《念奴娇·老人用僧仲殊韵咏荷花横披谨和》:“香山老矣,正商量不下,去留蛮素。”

(13)荷裳:用荷叶做衣服,这里指荷叶。

(14)羁愁:旅人的愁思。

(15)万叠:形容愁情的深厚浓重。

(16)螿:即寒蝉,蝉的一种,比较小,墨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秋天出来鸣叫。

创作背景

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秋天,梁汾以母丧南归,纳兰在他还乡奔丧时写下这首《木兰花慢》为他送别。

文学赏析

词的上片,词人开门见山地表述了他与好友聚少离多的现实,所以分别的时候二人愈加地难分难舍。「盼银河迢递,惊入夜,转清商。」一个「盼」字,写出了容若与友人的期待。只可恨「天有不测风云」,「惊入夜,转清商」,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随风而至,一个「惊」字,语意突转,尽显出乎预料之意。「盼」与「惊」形成鲜明的对比,词的感情也由美好的期盼陡然直降,成了失落。「乍西园蝴蝶,轻翻麝粉,暗惹蜂黄。」这场雨来得真的是太突然了,连院子里的蝴蝶都没有准备好,吓得四处翻飞,扑棱着翅膀,鳞粉也飘落下来。一不小心,又惊到了无辜的小蜜蜂。这样一来,园中蜂飞蝶舞,一片慌乱景象。这个气候真是变化无常,明明之前还是晴朗温暖,一瞬间就变得风雨交加、阵阵凉寒。这雨浙渐沥沥的,连绵不绝下个不停,而且点点滴滴,敲打着心房,缠绵着柔肠。「甚丝丝、点点搅柔肠」,夜雨愁人,上天看到世间的悲苦,流下眼泪,化作雨水,洒落在人间。如果说之前容若还在隐忍着离别的伤心,这一句开始感情便出现了波澜。「应是登临送客,别离滋味重尝。」是送友远行,再一次尝到了离别的滋味,再一次忍受相思之苦。一个「重」字真是尽显无奈与怨恨。

到了下片,词人笔锋一转,开始嘱咐好友要努力加餐饭,在桂花飘香的时节要如约归来。「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意境很是空淡疏缈。潇湘和下片开头「疑将」连在一起看,秋夜雨洒落在疏窗上,那雨痕彷彿是屏风上画出的潇湘夜雨图。「潇湘」二字本就是离愁别恨的代名词,在这里无非是纳兰心事的一种寄托。「倩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商量」,这句子纳兰说得婉转,窗外夜雨梧桐、屋内泣泪残烛,怎不让人伤神。因此纳兰说,能否请梧桐和灯烛细做掂量,莫要此时再添人愁绪。「荷裳一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已至秋天,荷塘自然也是一片萧索,此情此景,像极了李商隐那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里的句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到了「从此羁愁万迭,梦回分付啼萤」,纳兰终于将「送别」二字明写在了词面上,「雨夜」「寒蝉」渲染了离别的气氛,离别后,愁惰万叠,只恨造化弄人。词人把这样的话放在词末,惜别离愁之意溢于言表。

《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全篇都围绕着「立秋」和「夜雨」展开,从景物着手,用景物烘托,营造离别的氛围,悲凉凄切之情更为细密深透。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清代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