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曲·野渡新晴

冯子振 〔元代〕 冯子振

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叟田父。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

〔幺〕碧天边云归岩穴,白鹭一行飞去。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青帘舞处?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鹦鹉曲·野渡新晴》是元代文人冯子振的一首散曲。起首的这两句如果非要对照题目的话,恐怕只能应上一个“野”字。作者撇开“野渡”暂不交代,到三、四句先述出“新晴”。下片的起首两句,便顺势写出了出村所见的春天景色。从末两句宕开一笔的诘问中,读者足以明确作者已远远走出了孤村。再掩卷细细领味,方发觉处处是伏笔隐线。全词笔力劲健,笔势游动,恰恰契合了作者回归大自然的旷达心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1)叟田(2)。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

渡口孤村住着两三户人家,终日与农村老人快乐相处。他们对我讲,由于昨日溪南下了一场大雨,今天ー早溪水涨满了桥头。

〔幺〕碧天边云归岩穴(3),白鹭一行飞去。便(4)芒鞋(5)竹杖行春(6),问底是(7)青帘(8)舞处?

到村外放眼看去,碧空如洗,连那一缕浮云也飘回了山洞,一行白鹭悠悠飞去。穿着草鞋,拄着竹杖,信步游春,打听何处有酒家的酒旗在风中飘舞。

注释

(1)野:指郊外,泛称农村。

(2)父:对男子的尊称。

(3)碧天边云归岩穴:一作“碧天边归云”,一作“碧天边岩穴归云”。

(4)便:意为随便、随意。

(5)芒鞋:草鞋,芒草做成。

(6)行春:古时地方官员春季时巡行乡间劝督耕作,称为行春。此处为游春之意。

(7)底是:意为何处是。底,何,哪里。

(8)青帘:酒旗。

创作背景

《鹦鹉曲·野渡新晴》此曲载于元杨朝英《太平乐府》卷一。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冬,冯子振留寓京城,与几位朋友在酒楼听歌女御园秀演唱白贲的《鹦鹉曲·渔父》:“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觉来时满眼青山暮,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其曲优美,只可惜没有人能和韵,因为这支曲子曲牌格律严格难循。当时在座诸人知冯子振之才,便举酒索和。冯子振一时兴发,运用各种题材,前后步原韵共作了三十八首。此即为其中之一。

文学赏析

《鹦鹉曲·野渡新晴》这首小令最显著的特色,是布局上的天矫流动。题云“野渡新晴”,照常法当是先介绍“野渡”,再描写“新晴”如何。但此作全然不同,从一处小小的“孤村”写起。这孤村孤得可怜,只有两三户人家,住着的则是清一色的种地的农夫,如今则再加上一位外来借居的作者。起首的这两句如果非要对照题目的话,恐怕只能应上一个“野”字。然而这种僻野的环境与朴野的情味,却为曲题的展现拓出了绝大的地步,这在下文自有分解。

作者撇开“野渡”暂不交代,到三、四句先述出“新晴”。妙在它得自于野叟田父的口中,更妙在是从“今朝绿水平桥”的征象中,回点出昨日的雨,也即以雨后的余情来衬出“新晴”。为什么说这种迂回的写法妙呢,原来从前面“终日对野叟田父”的介绍中,已见出作者习惯了孤村隔绝的生活,足不出户,内心处于平静恬和的状态;如今听村民提起昨夜的大雨、今朝的溪涨,便油然产生了出门观赏大自然美景的愿望。这“晴”连作者也是骤然意识,难道还不“新”吗。——这是从“新近”、“新奇”的一面来说“新晴”。

〔幺〕篇的起首两句,便顺势写出了出村所见的春天景色。“岩穴云归”更显出了湛湛碧天,一行白鹭熬过了宿雨的洗礼,至此正好展翅翱翔。这两句充实了“新晴”的内涵,而这里的“新”,就是“新丽”、“新鲜”的意境了。

读下去已经到了结尾,还没有找到“野渡”的字面。但从末两句宕开一笔的诘问中,读者足以明确作者已远远走出了孤村。再掩卷细细领味,方发觉处处是伏笔隐线。原来“孤村三两人家住”,自与外界隔绝。从中间四句的内容可知,隔离物是一道溪水。溪上有桥可渡至“溪南”,过了溪便有“岩穴”,有“白鹭”,则溪流已来到它的出口,即注入一道更为宽阔的水面。作者“芒鞋竹杖行春”,行到处正是这片水域边上的渡口。正因渡口要道自非“三两人家”的孤村可比,所以作者才有“问底是青帘舞处”的欲望。可见这“野渡”,明明白白存在于作者的行云妙笔之中。田父从“野渡”而来,他们的介绍激成了作者的出行;而诗人的悠闲踏春,信意适兴,则充分展现了“野渡新晴”所具有的诗情画意。这种诗情画意最显著的特色是大自然的朴野本真,而这种野兴、野趣,在一开始的起首两句中就已潜伏了。清刘熙载在《艺概》中总结布局方法时说:“局法有从前半篇推出后半篇者,有从后半篇推出前半篇者。推法固顺逆兼用,而顺推往往不如逆推者。”该篇的“局法”,从“新晴”的表现上是前半推出后半,从“野渡”的表现上则是后半推出前半;“推法”则皆为后文补足前文的逆推。笔力劲健,笔势游动,恰恰契合了作者回归大自然的旷达心情。

作者简介

冯子振

冯子振

元代散曲名家

冯子振(1253—1348),字海粟,自号怪怪道人,又号瀛州客,攸州(今湖南攸县)人。官至承事郎、集贤待制。博学强记,文思敏捷。为文时常伏案疾书,随纸数多寡,顷刻而尽辞采华丽,用典恰切,美如簇锦。有《海粟诗》集。所作散曲现存小令四十四首,内容大多抒写闲适生活和隐居乐趣的,风格清丽透脱。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