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是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词作,这首词先追忆昔日送别情景,再写别宴散场,匆匆分离。词中所咏别情还参杂着政治上的不得志。先是对个人的身世沉浮哀叹,而又变为对民众苦难的关心,但却爱莫能助,因为自己马上就要离家了。这首咏别词虽也有依恋之情,已完全脱去泪沾衣襟的模式,表现出一种欲罢不忍的躇踌和沉重的思虑。情感厚重,结构浑成,寄托深远。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2)。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3)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4),探风前津鼓(5),树杪参旗(6)。花骢(7)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在河桥旁的亭中送别情人,久久惜别,深夜里弥漫着凉意,竟不知到了什么时分。残月曳着余辉远远地向西斜坠,铜盘中的蜡烛也即将燃尽,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衣襟。临别前短暂的相聚即将散离了,探头听听随风传来的渡口鼓声,看看树梢上空参旗星的光影,已是到了黎明时分。那花骢马仿佛会解人意,纵使我扬鞭催赶,它也只是自顾慢慢缓行。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8)都迷。兔葵燕麦(9),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10),欷歔(11)酹酒(12),极望天西。
送别情人,我满怀离愁孤零零地踏上了归途,渐渐听不到渡口上那嘈杂的人声。原野上空旷清寂,归途竟是那么遥远寂静。我没想到再次来到当初与她分别的地方时,不仅未见她的一点遗迹,连偏斜的小路也都难辨迷离。低照的斜阳映照着兔葵、燕麦长长的影子仿佛与人相齐,我在那曾与她相偎过的草丛边徘徊往复,以酒浇地,欷不止,放眼西方,空自断魂。
(1)夜飞鹊:词牌名。始见《清真集》,入“道宫”。《梦窗词》集入“黄钟商”。双调一百零七字,前片五平韵,后片四平韵。
(2)凉夜何其:意指夜深尚未天明。凉也作“良”。语出《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其,语助词。
(3)霏霏:雨露很盛的样子。
(4)离会:离别前的饯行聚会。
(5)津鼓:渡口报时的更鼓。
(6)树杪参旗:树杪,树梢。参旗,星辰名,初秋时于黎明前出现。树杪参旗,指树梢上的夜空中散布着点点繁星。此句说参宿正在树梢,天将破晓。
(7)花骢: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
(8)斜径:歪斜的小路。
(9)兔葵燕麦:野葵和野麦。形容蔓草丛生,一派荒凉。
(10)班草:布草而坐。
(11)欷歔:叹息声。欷,哀而不泣。
(12)酹酒:以酒洒地面祭。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酹酒叩拜,是古代流传的一种寄思或者拜祭天地的一种形式。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这首词是因回忆曾有的一次送别而作的。周邦彦重游故地,想起过去的离别之情景,有感而作此词。其创作时间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