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主要描写了诗人奉诏随车驾由广南返回临安时的路上的感想,运用写景寄情的手法,借景抒情,且又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在国家经历风雨之后,要迎接光明到来时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卧薪尝胆以图中原的决心。全诗运思巧妙,蕴涵丰富,旨深意远,耐人寻味。
江南非不好,楚客自生哀(1)。
江南并非不好,楚客自生悲哀。
摇楫(2)天平渡(3),迎人树欲来。
轻摇舟楫渡大江,江树张臂迎客来。
雨余(4)吴岫(5)立,日照海门(6)开。
雨后初晴吴山立,红日高照海门开。
虽异中原险,方隅(7)亦壮哉!
险固虽与中原异,方寸之地亦壮哉!
(1)江南非不好,楚客自生哀:屈原放逐江潭,宋玉因作《招魂》,有“魂兮归来哀江南”句。又据《北史》;庾信仕南朝,以聘西魏留长安,因仕于北周,虽位单通显,然常有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寄意。这两句合用二典,寄托诗人对中原沦陷的哀痛。
(2)摇楫:划桨,行船。
(3)天平渡:“渡平天”的倒文。形容水天相连。
(4)雨余:初晴。
(5)吴岫:指吴山。吴山一名胥山,又称城隍山,在杭州市钱塘江北岸。
(6)海门:指钱塘江口,镇名,在浙江临海县境内。《海宁县志·浙江潮说略》引褧(jiǒng)伯宣《潮候图说》曰:“浙江(即钱塘江)之口,有两山焉,其南曰龕(kān),其北曰赭(zhě),并峙江海之会,谓之海门。”
(7)方隅:边境。这里指临安的城池。壮哉:语本《史记·陈平世家》: “高帝南过曲逆,上其城,望见其屋室甚大,曰:壮哉县!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
《渡江》这首诗作于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0年)。前一年(公元1129年)的夏天,作者在广南奉诏,由闽入越,趋赴绍兴行在,任起居郎。至高宗绍兴二年正月,随车驾返回临安,诗为渡钱塘江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