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衙更似居衙苦,愁事堪当异事征。
逢树便停村便宿,与牛同寝豕同兴。
昨宵蚤会今宵蚤,前路蝇迎后路蝇。
任诩东坡渡东海,东川若到看公能。
《自沾益出宣威入东川》是清代诗人郑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写走出衙门后的遭遇既使人愁苦,又使人惊异。然后历数其事:途中树少人稀,夜晚与牛猪同寝,遭受蚤蝇侵扰。结尾借苏轼远贬海南旧事寄慨,说他虽然为人旷达,但是面对如此处境恐怕也不堪其忧。诗中既表现了旅途的辛劳,又可见诗人忍受艰苦环境的毅力。全诗除尾联外皆用对偶句式,并将蚤蝇等臭秽题材纳入诗歌,化丑为美,颇具胆识。尾联以戏谑语衬托心境,古拙幽默,敦厚淳朴,耐人寻味。
出衙(4)更似(5)居衙(6)苦,愁事堪(7)当异事(8)征(9)。
走出衙门外出公干,却比在衙门办公更辛苦。愁苦之事也能当做奇闻怪事记录。
逢树便停村便宿,与牛同寝豕(10)同兴(11)。
路上遇到树就停下休息,遇到村庄就留下借宿。晚上与牛同寝,早上与猪同起。
昨宵蚤(12)会今宵蚤(12),前路蝇迎后路蝇。
昨夜的跳蚤尚未去除,今夜的跳蚤又来相会。一路上迎面而来的是乱飞的苍蝇。
任(13)诩(14)东坡(15)渡东海(16),东川若到看公能。
任凭你东坡先生自夸渡过南海,如果到了东川,只怕再旷达也不能毫不在乎吧。
(1)沾益:地名,清为沾益州,属云南省曲靖府。
(2)宣威:地名,清雍正五年(1727),割沾益州之新化里至高坡顶,设宣威州,属云南省曲靖府。
(3)东川:清府名,治所在今云南省会泽县。
(4)出衙:走出衙门,外出公干。
(5)更似:更比。
(6)居衙:坐衙门办公务。
(7)堪:足。
(8)异事:奇闻怪事。
(9)征:记录。
(10)豕:猪。
(11)兴:起床。
(12)蚤:跳蚤。
(13)任:任凭。
(14)诩:夸耀。
(15)东坡: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号。
(16)东海:当为“南海”之误。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苏轼自惠州贬所远徙昌化军(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曾作诗纪行,抒发其达观情怀。
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郑珍前往云南探望在平夷县(今富源县)当知县的舅父黎恂,并做了黎恂的幕宾。五月,诗人因事自沾益至宣威,入东川。《自沾益出宣威入东川》该诗就是这段艰苦旅程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