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中八仙歌

杜甫 〔唐代〕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饮中八仙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将当时号称“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从“饮酒”这个角度联系在一起,用追叙的方式、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作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全诗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前不用起,后不用收;并列地分写八人,句数多少不齐,但首、尾、中腰,各用两句,前后或三或四,变化中仍有条理:在体裁上是一个创格。八人中,贺知章资格最老,所以放在第一位。其他按官爵,从王公宰相一直说到布衣。作者写八人醉态各有特点,纯用漫画素描的手法,写他们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现了他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的性格,生动地再现了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知章(1)骑马似乘船(2)眼花(3)落井水底眠。

贺知章醉酒后骑马,摇摇晃晃,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汝阳(4)三斗始朝天(5),道(6)麴车(7)口流(8),恨不移封(9)酒泉(10)

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

左相(11)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12)吸百川,衔杯(13)乐圣(14)避贤(15)

左相李适之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

宗之(16)潇洒(17)美少年,举(18)白眼(19)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20)前。

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苏晋(21)长斋(22)绣佛(23)前,醉中往往爱逃禅(24)

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张旭(25)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26)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

焦遂(27)五斗方卓然(28),高谈雄辩惊四筵。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注释

(1)知章:即贺知章,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人,官至秘书监。嗜酒,性旷放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

(2)似乘船:形容贺知章骑马马上的醉态,摇摇晃晃,像乘船一样。

(3)眼花:醉眼昏花。

(4)汝阳:汝阳王李琎,唐玄宗的侄子。

(5)朝天:朝见天子。此谓李痛饮后才入朝。

(6)逢:一作“见”。

(7)麴车:酒车。

(8)涎:口水。

(9)移封:改换封地。

(10)酒泉:郡名,在今甘肃酒泉县。传说郡城下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

(11)左相:指左丞相李适之,天宝元年(742)八月为左丞相,天宝五载(746)四月,为李林甫排挤罢相。

(12)长鲸:鲸鱼。古人以为鲸鱼能吸百川之水,故用来形容李适之的酒量之大。

(13)衔杯:贪酒。

(14)乐圣:喜喝清酒。圣,酒的代称。

(15)避贤:不喝浊酒。避,一作“世”。

(16)宗之:崔宗之,吏部尚书崔日用之子,袭父封为齐国公,官至侍御史,与李白交情深厚。

(17)潇洒:洒脱无拘束。

(18)觞:盛有酒的酒杯。《说文》:“实曰觞,虚曰觯。”

(19)白眼:晋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看朋友,白眼视俗人。

(20)玉树临风:形容醉后摇曳之态。崔宗之风姿秀美,故以玉树为喻。

(21)苏晋:开元进士,曾为户部和吏部侍郎。

(22)长斋:长期斋戒。

(23)绣佛:画的佛像。

(24)逃禅:这里指逃出禅戒,即不守佛门戒律。佛教戒饮酒,苏晋长斋信佛,却嗜酒,故曰“逃禅”。

(25)张旭:吴人,唐代书法家,善草书,时人称为“草圣”。

(26)脱帽露顶:写张旭狂放不羁的醉态。据说张旭每当大醉,常呼叫奔走,索笔挥洒,甚至以头濡墨而书。醒后自视手迹,以为神异,不可复得。世称“张颠”。

(27)焦遂:布衣之士,平民,以嗜酒闻名,事迹不详。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

(28)卓然:神采焕发的样子。

创作背景

《饮中八仙歌》这首诗大约是天宝五年(746年)杜甫初到长安时所作。史称李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俱善饮,称为“酒中八仙人”,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杜甫此诗是为这八人写“肖像”。

拼音版

yǐnzhōngxiān

zhīzhāngchéngchuányǎnhuāluòjǐngshuǐmián

yángsāndǒushǐcháotiāndàoféngchēkǒuliúxiánhènfēngxiàngjiǔquán

zuǒxiàngxìngfèiwànqiányǐnchángjīngbǎichuānxiánbēishèngchēngxián

zōngzhīxiāoměishàoniánshāngbáiyǎnwàngqīngtiānjiǎoshùlínfēngqián

jìnchángzhāixiùqiánzuìzhōngwǎngwǎngàitáochán

báidǒushībǎipiānchángānshìshàngjiǔjiāmiántiānláishàngchuánchēngchénshìjiǔzhōngxiān

zhāngsānbēicǎoshèngchuántuōmàodǐngwánggōngqiánhuīháoluòzhǐyúnyān

jiāosuìdǒufāngzhuōrángāotánxióngbiànjīngyán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