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本草

张说 〔唐代〕 张说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彩泽流润。善疗饥寒困厄之患,立验。

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

其药采无时,采至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役神灵,通鬼气。

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

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使无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

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钱本草》是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张说仿古传《神农本草经》体式与语调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从正反两方面道出了金钱的特殊功能,总结出了颇有价值的驾驭金钱的“七术”:道、德、仁、义、礼、智、信。作者主张用道德的力量来驾驭金钱,要取之有道,取用适度,积散有序,造福民众。全文语句精炼,内容新奇,入木三分地揭示了适度用钱则可治病,违常用钱则可害人的道理。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钱,味甘,大热(2),有毒。(3)驻颜(4)彩泽流润(5)。善疗饥寒困厄之患,立验(6)

钱,味甜,性热有毒,却能预防衰老,驻容养颜。可以治疗饥饿寒冷,解决困难,效果明显。

能利邦国,污贤达(7)畏清廉(8)。贪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9);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10)

可以有利国家,可以污损贤达,只是害怕清廉。贪婪之人服用以不过分为好,如果过度,则冷热不均,引发霍乱。

其药采无时(11),采(12)非理(13),则伤神。此既流行,能(14)神灵,通鬼气。

这味药,没有固定的采摘时节,无理采摘则使人精神损伤。钱流通起来,能够感动神灵,贯通鬼气。

积而不散(15),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

如果只积攒不发散,会有水火盗贼等灾难。如果只发散不积攒,会有饥寒困顿等祸患。

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16)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使无非分(17)谓之礼,博施(18)济众(19)谓之仁,出不失期(20)谓之信,入不妨己(21)谓之智。

一边积攒一边发散称为道,不把他当作珍宝称为德,取得给予适宜称为义,使用正当称为礼,接济大众称为仁,借还有期称为信,不用它伤害自己称为智。

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用这七种方法精练此药,才可以长久地服用它,使人长寿。如果不这么服用,则会智力减弱精神损伤,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注释

(1)钱本草:此篇将钱喻为一种“本草”药物,历述钱本草的性质、采用的禁忌以及“七术精炼”之法,说明对待金钱应持正确态度。本草,中药的总称。

(2)大热:指药性大热。

(3)偏:指用作偏方。

(4)驻颜:保持容颜青春常在。

(5)彩泽流润:指容光焕发。

(6)立验:立竿见影。

(7)污贤达:玷污贤达之士。

(8)畏清廉:敬畏清廉之士。

(9)均平为良:以平均分配为好,免得引起下面所说的症状。

(10)霍乱:本是一种剧烈的肠胃病,这里指贪婪者分钱不均将会引起剧烈不满。

(11)采无时:采,采用。无时:没有固定时间。

(12)至:疑为“之”。

(13)非理:不合理,不正当的途径。

(14)役:役使。

(15)积而不散:积,积聚,凝聚。散:发散,消散。

(16)不以为珍:不将它作为珍宝。

(17)使无非分:使用上没有不适当的。

(18)博施:广泛地施舍。

(19)济众:接济大众。

(20)出不失期:指支付不违约期。

(21)入不妨己:指收入正当,不碍保持节操。

创作背景

《钱本草》以药述钱,原文拓本于清乾隆年间出土,据袁枚考证为张燕公著文,樊厚书,荔菲彬刻。张说,字道济,在唐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为一代重臣,才华横溢。可是他为官时贪恋钱财,事发被贬。此时张说有所醒悟,认识到人离不开金钱,但金钱也能害人,于是就写下了此文。

文学赏析

明朝李时珍著的药书《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中国十六世纪以前的药物学知识与经验,其中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附方”一万一千余首,并无“钱本草”之药。张说将钱归入中草药类,以“钱本草”阐释金钱的“性味”“药性”与“功用”,独具匠心,构思独特。

张说首先介绍了钱的性味:“味甘,性热,有毒。”即钱本有甜味,相对于酸、苦、辣味来说,甜味乃是众人皆喜爱的味道,因而味甜的钱注定是为众人所喜欢的。性能热,则说钱乃烫手之物,并非能轻易得到,获取钱时则有可能被钱所烫。有毒,则说得更为明白,因为毒乃害人之物也。张说用了三句话六个字将钱的性能表述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尽管如此,张说仍然描述了钱的作用:“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说钱能使人的脸变得细腻光滑、珠圆玉润、充满神采,又能填补饥饿,还能帮人解脱各种困境、灾难、痛苦,改变人的命运,并且是立竿见影、马到成功。

钱的作用是:“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一个国家如果有了钱,国家就能繁荣昌盛,人民就能安居乐业。但是,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的人,无论你的形象是如何高大,一旦有人用钱来污蔑你、诋毁你,总是会改变你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因为自古以来,在中国,爱钱的人总会被人低看一眼,视为“钻钱眼”之人。不过钱也不是没有克星,如遇清正廉洁、不贪财之人,还是有所惧怕的,这就是所谓的正能压邪,自古就有“糖弹”打不到的贤人志士。在这里,张说告诫道:“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由冷热相激,令人霍乱。”也就是说,有贪心的人,获取钱财不能过多,只能得该得的那部分较为适宜,平均数也就够了,不可多得。如果得了过多,不是怕冷,就是怕热,严重的还会引起剧烈的吐泻、腹痛等胃肠疾病,更严重的还会致人以死命。而要治这种病还不容易找到解药,因为“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

张说进一步论述了钱的作用:“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这里,张说实际上运用了鲁褒《钱神论》中所说:“有钱能使鬼”。不过张说不但说钱能通鬼气,而且还能召神灵,这里对钱的作用描绘比鲁褒又进了一层,已经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

对于有钱人,张说又进行了告诫,不要把钱看得太重,不能只赚钱,不散钱,要对社会尽一些有钱人的责任。在封建社会里,对社会尽责任往往就是修桥铺路,赈灾济贫。有钱之人如不这样做,“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这里张说教有钱人花钱消灾,花钱买平安。另外,他还提醒有钱之人,不能一味想着花钱做好事,还必须不断地赚钱,使所花之钱有来源,让好事永远做下去。否则,“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把钱都用光了,饥寒交迫、困难厄运就会随之而来,想再做好事都没有本钱了。这里,张说对挣钱与花钱客观地进行了辩证分析,讲得至情至理。

接着,张说希望人们既要会挣钱,又要会用钱,正是会积会散,“一积一散”。有钱人要把赚钱又做好事的行为作为自身德行、情操培养的过程。如能自认为做好事不是高尚伟大的行为,说明了你已具备了为人的道德和品行,即“不以为珍谓之德”。如挣钱要取之有道,不能赚昧心钱,不能赚非法钱,即“取与合宜谓之义”。给予别人时或回报社会时,方式要得当,不要让受赠者感到是“嗟来之食”,要尊重受赠人的人格,如能做到这样,那就是一种义举之为。为人为社会做了好事,自身不要以此想得到什么,不要希望从中捞取资本,不要谋求回报,如能这样就说明你真的是对别人、对社会的尊重,是一种无私的行为,即“无求非分谓之礼”。你给予别人和社会的范围很广,受你帮助救济的人很多,那你就成为仁人君子,即“博施济众谓之仁”。承诺对别人的帮助给别人付钱按约定时间到位,遵守诺言,你就是个讲信用的人,即“出不失期谓之信”。赚钱时不要有害于自己,才是聪明之人,即“入不妨已谓之智”。张说在告诫有钱人后又说:“以此七术精炼,方为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可谓语重心长,他希望人们都能持之以恒按以上七个方面去做,达到延年益寿;否则,则会影响身心健康,削弱体质,丧失意志。

张说的《钱本草》原文不长,虽三言两语,但字字珠玑,如生公说法,入木三分。文中论钱褒贬兼具,既赞誉有嘉,又斥责有度,妙笔生花。有钱之利讲得生动形象,娓娓动听。用钱之道分析得淋漓尽致,旨远言近,寓意深刻。告诫之意说得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以中药之方讲金钱之用,以调侃之调论金钱之观,真乃千古奇文。无论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还是在当今,对世人如何具备一个良好健康的金钱观都可以说是一剂良药。

作者简介

张说

张说

唐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武则天时应诏对策,得乙等,授太子校书。中宗时任黄门侍郎等职。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建国。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擅长文辞,时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苏颋(袭封许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其诗多应制之作。被贬岳阳时的作品,较有特色。有《张燕公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