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闾祠

查慎行 〔清代〕 查慎行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三闾祠》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景,诗人伫立平旷辽阔的楚国旧地,放眼望去,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颔联写对屈原的劝慰之辞,蕴涵了悲愤及同情;颈联正面抒写对诗人的沉痛惋惜之情;尾联仍回到现实的景物中来,并以想象作结。全诗沉郁而清幽,笔力曲折,言议透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平远江山极目(2)回,古祠漠漠(3)背城开。

把远跳辽阔山河的视线收了回来,奠三闯大夫沉寂的古祠背城而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4)未有庸人不忌才(5)

别埋怨当时无人了解你忠心耿耿,历史上没有庸俗小人不忌贤妒才。

放逐(6)肯消亡国恨(7)岁时(8)犹动楚人(9)哀!

驱逐流放岂能打消你目亡国恨事,逢年过节你总是激起楚人的悲哀!

湘兰沅芷(10)年年绿,想见吟魂(11)自往来。

蕙兰白芷年年绿遍湘江沅江两岸,料你英灵总在故土之上沉吟徘徊。

注释

(1)三闾祠:位于湖南汨罗,为纪念屈原而建。屈原曾官三闾大夫,故名。

(2)极目:纵目远眺,尽目力所及王粲《登楼赋》:“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3)漠漠:这里形容荒凉寂寞。

(4)莫嫌举世无知己:屈原《离骚》:“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成之所居。”

(5)未有庸人不忌才:屈原当时曾为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等小人所妒忌。《离骚》:“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又:“世溷(hùn)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6)放逐:屈原曾经被流放。

(7)亡国恨:楚国灭亡在屈原逝世以后,但在屈原生前,楚国郢(yǐng)都就已经被秦兵攻破,屈原作有《哀郢》。

(8)岁时:一年中的节令。《礼记·哀公问》:“岁时以敬祭祀。”

(9)楚人:即居住在楚地的人。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楚人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龙舟竞渡之类的活动,一直相沿至今。

(10)湘兰沅芷:“湘”、“沅”均为水名,今湖南境内的两条江流。“兰”、“芷”均为芳草名,屈原常用以比喻正人君子及自比。《楚辞·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11)吟魂:诗人的灵魂。这里指屈原。

创作背景

《三闾祠》此诗作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诗人虽已逾而立之年,只是一介书生,却毅然应贵州巡抚杨雍建之招,入其幕府,参与平定“三藩之乱”。此诗就是查慎行随军入黔,途径湖南屈原祠时,凭吊屈原所做。

拼音版

sān

píngyuǎnjiāngshānhuíbèichéngkāi

xiánshìzhīwèiyǒuyōngréncái

fàngzhúkěnxiāowángguóhènsuìshíyóudòngchǔrénāi

xiānglányuánzhǐniánnián绿xiǎngjiànyínhúnwǎnglái

作者简介

查慎行

查慎行

清代诗人、文学家

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号初白,浙江海宁(现浙江海宁县)人。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赐进士出身,官翰林院编修。其诗学苏轼、陆游,意境清新,擅长白描,自成一家。著有《敬业堂诗集》《补注东坡编年诗》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