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夜

孔平仲 〔宋代〕 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霁夜》是由宋代诗人孔平仲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秋夜雨霁的清静景色,表现出爽快的精神境界。首联倒叙,先写醒后所见,再写由戍墙响铃而梦觉;颔联回叙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早在梦醒前便已是“淡月笼云”了;颈联写眼前风吹叶落,萤火横飞;尾联推想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明日必然是苍翠欲滴。全诗用对比映衬的艺术手法,秋月、秋雨、秋风、秋声交相辉映,视觉、听觉、回想、推想互为补充,达到了出色的艺术效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寂历(1)帘栊(2)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3)

从睡梦中醒来,微启惺松的双眼,只见窗栊在朦胧的月色下,富有韵律,耳边隐隐也听到城墙角楼上传来的风铃叮当声。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忽然想起睡前曾有急风骤雨,虽然眼前这淡月笼云的景象还是一样,但那急风骤雨现在已不知飘向何处了。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只留下早就开始零落的秋叶,发出在亲吻大地时的秋的琴韵,眼前也似乎浮现出草坡上的萤火虫在凉意渐浓的夜空中划出流动的光的迹。

明朝准拟南(4)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明天早上准备从南边窗户远望,那庐山巍峨的雄姿,一定被夜雨洗涤得一片青翠,更具一番秋日清爽的诱人魅力。

注释

(1)寂历:寂静疏落的样子。

(2)帘栊:窗帘和窗牖。

(3)戍墙铃:城墙上守城兵士播响的铃铛。

(4)轩:窗户。

创作背景

《霁夜》此诗作于元佑三年(1088年)。据钱钟书先生考证,孔氏在江州德化县(今江西九江市)有房宅,平仲之父即葬于此。当时,孔平仲之兄文仲去世归葬,朝廷诏令孔平仲为江东转运判官护理葬奉,此诗当即归葬文仲时在九江故宅作。

拼音版

liánlóngshēnmíngshuìhuíqīngmèngshùqiánglíng

kuángfēngsòngchùdànyuèlóngyúnyóuwèixǐng

zǎoyǒuqiūshēngsuíduòjiāngliángbànliúyíng

míngcháozhǔnnánxuānwàngchūshānwànzhàngqīng

作者简介

孔平仲

孔平仲

北宋文学家、诗人

孔平仲(1044—1111),字毅父,一作义甫,临江军新淦(今江西新干)人。生卒年不详。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进士,曾任秘书丞,集贤校理,又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刑狱。他与其兄文仲、武仲并以诗文名世,号为“三孔”。当时与苏轼苏辙兄弟并称“二苏三孔”。三孔中以平仲最佳,风格很接近苏辙。不过语言比苏辙流丽清整,而思致之精微深远则不及。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