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夫行衰谢,抱病昏忘集。
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
程侯晚相遇,与语才杰立。
熏然耳目开,颇觉聪明入。
千载得鲍叔,末契有所及。
意钟老柏青,义动修蛇蛰。
若人可数见,慰我垂白泣。
告别无淹晷,百忧复相袭。
内愧突不黔,庶羞以赒给。
素丝挈长鱼,碧酒随玉粒。
途穷见交态,世梗悲路涩。
东风吹春冰,泱莽后土湿。
念君惜羽翮,既饱更思戢。
莫作翻云鹘,闻呼向禽急。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二十八句,前八句言衰病遇程,精神顿豁;次八句叙交谊相投;再八句叙周恤之情;最后则送别丁宁,嘱其归而敛才。此诗在艺术上颇有特色。
鄙夫(1)行(2)衰谢(3),抱病昏忘集(4)。
我行将衰老身体有病,头脑又乱又健忘。
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
对于平常来往的人,十有八九已记不得。
程侯(5)晚相遇,与语才杰立(6)。
程先生是我晚年相遇的人,交谈中显币出卓立的オ气。
熏然(7)耳目开(8),颇觉聪明入。
精辟的言论使我耳目油然而开,觉得增加了许多聪明智慧。
千载得鲍叔(9),末契(10)有所及。
您是千年之后再世的鲍叔牙,把宝贵的交谊及于我身。
意钟(11)老柏青,义动修蛇(12)蛰。
我们的情意持久,如同那青青的老柏;我们的义气厚重,可使蛰伏的长蛇惊动。
若人可数见,慰我垂白(13)泣。
如果您经常能与我相见,足可宽慰我这白发之人一颗痛苦的心。
告(14)别无淹晷(15),百忧复相袭。
想到分别就在眼前,各种忧愁一齐袭上心头。
内愧突不黔(16),庶羞以(17)赒给(18)。
我感愧事务繁忙,来不及为您饯行,您却拿来许多佳肴替我设宴。
素丝(19)挈长鱼,碧酒(20)随玉粒(21)。
用洁白的丝绳提来长鱼,还带来碧酒和晶莹的白米。
途穷见交态(22),世梗(23)悲路涩(24)。
途穷之际才能看清世态人情,世事梗塞啊感慨生路的艰难。
东风吹春冰,泱莽(25)后土(26)湿。
眼下东风吹化了早春的残冰,江河宽广大地湿润。
念君(27)惜羽翮,既饱更思戢(28)。
感念您如此珍惜自己的羽翼,温饱之后就要把它敛起。
莫作翻云鹘(29),闻呼向禽急(30)。
不作那翻动云烟的猛鹘,一听到鸟鸣便急速地扑击。
(1)鄙夫:杜甫自谦词。
(2)行:行将。
(3)衰谢:犹衰退。
(4)抱病昏忘集:《前汉·彭宣传》:数伏疾病昏乱遗忘。《南史·刘显传》:沈约曰:“老夫昏忘,聊记数事,不可至十。”忘,原作“妄”,校云:“一作忘”。
(5)程侯:指程录事。
(6)才杰立:才气卓立。
(7)熏然:和顺貌。薰乃薰炙之意。
(8)耳目开:耳聪目明。
(9)鲍叔:鲍叔牙。此以鲍叔比程录事。
(10)末契:对人谦称自己的情谊。
(11)钟:全唐诗校:“一作中。”
(12)修蛇:长蛇。
(13)垂白:白发下垂。
(14)告:全唐诗校:“一作生。”
(15)淹晷:滞留时刻。晷,日影。
(16)突不黔:指烟囱尚未熏黑,无烹煮以待客。语出《淮南子·修务》:“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
(17)羞以:全唐诗校:“一作明似。”
(18)赒给:救济。
(19)素丝:汉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宛转素丝绳。”
(20)碧酒:色如碧玉的美酒。
(21)玉粒:指米。
(22)交态:友情的深浅程度。
(23)世梗:世道梗阻。
(24)路涩:路难行。
(25)泱莽:昏暗不明貌。
(26)后土:即大地。古时称地神或土神为后土。
(27)君:指程录事。
(28)戢:收敛。
(29)鹘:古书上说的一种鸟,猛禽。
(30)闻呼向禽急:卢注:鹘闻人呼,则向禽而击。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此诗原注:程携酒馔相就取别。黄鹤注谓乾元元年(758年),在谏省作,据诗云“内愧突不黔”,则非为拾遗时矣,当是天宝十五年(756年)春作。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此诗可分四段,前三段各八句,末四句为第四段。前八句言衰病遇程,精神顿豁。次八句叙交谊相投。下二,惜别之意。意钟青柏,言交情长久。义动蛰蛇,言豪气激发,此正可方鲍叔处。接着八句叙周恤之情。下二,临别时景。最后四句则送别丁宁,嘱其归而敛才。这程录事想是个聪明英俊、见义勇为的人,当此乱世,诗人劝他应知道收敛,不要像猛鹘那样,一听到有人呼唤便急忙像猎物出击。这一席对程录事的临别赠言,也是诗人涉世多年的经验之谈。王嗣奭说:“起来写出倚老卖老,情状如画,而转到‘熏然耳目开’,妙有精致。”这诗在艺术上也颇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