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只吞项羽。
君得李佑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羊公德行化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
公方沉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
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底。
远人信宿犹未知,大类西平击朱泚。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
君看齁橐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题李愬画像》是宋代诗人惠洪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全篇以古人古事作类比映衬,讲述李愬足智多谋、忠君爱国的大将风度。诗人用论赞体,以议论驱驾史事的艺术构思突出表现他居功不傲、善识大体的政治品质和对朝廷的赤胆忠心,从而表达出对宋王朝能出现忠心为国、智勇双全的将领的渴望。
淮阴(1)北面师广武(2),其气岂只吞项羽。
当年淮阴侯以北面之礼师事广武君,他的豪壮气概岂止压倒区区项羽?
君得李佑(3)不肯诛。便知元济(4)在掌股(5)。
而从你俘获李祐而不诛杀,从此吴元济的命运就在李想的掌握之中。
羊公(6)德行化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
羊公以德行教化手段来对待凶悍的吴国武夫,闲置军鼓不起战端目的正是为了使吴人骄而不备。
公方沉鸷(7)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8)。
你深于谋略在诸将中深沉地敛抑英雄气概,示敌以弱,不露声色的时候,心里正在嗤笑吴元济恃强而骄,不加戒备,马上就要掉脑袋了。
雪中行师等儿戏(9),夜取蔡州藏袖底。
雪夜入蔡州,是军事上攻其不备的大胆行动,夜袭蔡州其容易好比把东西藏进袖里。
远人(10)信宿(11)犹未知,大类西平(12)击朱泚(13)。
蔡州吴元济等人第二天还不知道此次奇袭雪中行军连续两日夜,这种直捣心腹的战术颇类西平郡王击破朱泚之乱,直击泚所盘踞的宫苑。
锦袍玉带(14)仍父风,拄颐长剑(15)大梁公(16)。
画像上你锦袍玉带俨然继承父亲遗风,身佩长剑神情又如唐初梁国公。
君看齁橐(17)见丞相(18),此意与天(19)相始终。
看一看你以櫜鞬之礼迎接宰相,为国尽忠此心此意自可与天地相始终。
(1)淮阴:指韩信,韩为淮阴人,后又封淮阴侯。
(2)广武:指李左车,汉初名将兼谋士,曾受封广武君。李左车初仕于赵,韩信率兵攻赵。李左车为赵献计拒韩,未见纳。韩用背水阵破赵,擒赵王、斩陈余、生俘李左车。韩亲为李释缚,奉为师,执弟子礼甚恭。受李指点。迅速攻破燕齐。
(3)李佑:叛首吴元济的勇将,李愬设计擒之,厚待,佑感恩献计,助李愬破蔡州。
(4)元济: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父死,自领其军,据申、光、蔡三州而叛。李愬破蔡州,生擒之,押送长安受诛。
(5)掌股:掌握之中。
(6)羊公:指羊祜。晋大将羊祜守荆州十年,行仁政,惠士民,图攻灭东吴。此处再提李愬感化李佑事。羊祜偃旗息鼓,隐蔽灭吴意图,李愬效之,麻痹吴元济戒心。
(7)鸷:勇猛兼且深沉。
(8)无头颅:吴元济被囚至京师,斩于独柳,其夜,即失其首。
(9)雪中行师等儿戏:两句写雪夜突袭蔡州之况。袖底喻军事计划之隐秘也。
(10)远人:指蔡州吴元济等人。
(11)信宿:此次奇袭雪中行军连续两日夜。
(12)西平:李愬父李晟,以击破朱泚功封西平郡王。
(13)朱泚:唐卢龙节度使,率兵叛唐,建元称帝,自号汉元天皇,据有长安,唐德宗逃奔。李晟回师夜袭,破之。
(14)锦袍玉带:李晟、李愬父子待将士甚厚,皆尝解锦袍玉带赠部将,激励忠义。
(15)拄颐长剑:佩剑耸起,碰及面颊,喻大将威仪风度。
(16)大梁公:大凉公,李愬以功封凉国公,食邑三千户。
(17)齁橐:一作“鞬橐(jiàn tuó)”,古代盛弓箭之具。
(18)丞相:指裴度,实为平叛破蔡最高统帅。李慑破蔡后,按兵等待裴度。度至,戎装礼谒,足见李愬知礼识度,顾全大局。
(19)天:皇帝、皇朝也。指李愬忠于朝廷之志始终不渝。
《题李愬画像》此诗创作于北宋末期,当时西夏、辽、金递相侵扰。赵宋王朝一贯重文轻武,积贫积弱,朝廷缺乏抗敌破虏的强将。于是诗人作此诗赞扬了李愬深谋远虑,夜袭蔡州,建立奇勋,突出表现他居功不傲、善识大体的政治品质和对朝廷的赤胆忠心,从而表达出对宋王朝能出现忠心为国、智勇双全的将领的渴望。
《题李愬画像》起首两句,撇开题目,从楚、汉相争时的史事着笔。广武君献计,韩信采纳,遂平燕、齐,项羽势孤。两句叙其事,并参以议论。说“其气岂止吞项羽”,言外意谓,韩信此举充分显示其远略和大将风度,岂止消灭一个项羽而已。用反诘语气,更显得气势充沛。紧接着三四两句,揽入本题,引出李愬事。李愬俘获李祐而不加诛,说“不敢诛”,正见李愬此举是经过周密考虑的。这件事最足以说明李愬的政治远略和大将风度。一二句与三四句,时代远不相及,事情的性质与结局却很相似,二者并写对映,用历史的类比突出了李愬的形象。
接着五到八句,又举史事作类比,说羊祜行仁政,惠士民,暗示李愬在淮西之战中所推行的也正是这种德化政策。这两句分别承上启下。下面七八句赞扬李愬采用羊祜卧鼓不战以骄吴的策略,也是李愬“沈鸷”性格的具体表现。这两句承上,进一步揭示李愬深于谋略,沈鸷勇猛的性格,这和前面所强调的德化政策,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李愬的深谋远略。
接下来九到十二句,写平蔡战役的神速秘密。是大胆而果决的行动,实际上是建筑在谨慎周密的调查判断基础上,而在不明就里的人看来,不免等同儿戏了。这里的“等儿戏”,正是极赞其取胜之轻松不费力。如此神速秘密,“远人信宿犹未知”,宜乎称之为“藏袖里”了。李愬的父亲李晟(封西平王,故称“西平”)在德宗时平定朱泚之乱,直击泚所盘踞的宫苑,“披其心腹”,用兵韬略与李愬袭蔡颇为相似。这里于叙述平蔡之役后顺带一笔,正所以见李愬韬略得自家传,故用兵有乃父之风。这就进一步突出了名将后代李愬的形象。这几句夹叙夹议,突出赞颂了李愬的历史功绩——夜袭蔡州,以及在这一战役中所表现出来的杰出的军事才能。
第十三十四句落到画像上,赞美画中的李愬像当年的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仍父风”承上“大类西平”,衔接圆转自然,狄梁公是诗人崇敬的兴唐功臣,《谒狄梁公庙》诗有“使唐不敢周,谁复如公者”之句,这里将李愬与其父西平王及狄仁杰并提,正表明在诗人心目中,他们的功绩是先后辉映的。
最后两句,抓住“鞬櫜见丞相”这一典型事例,突出表现了李愬不居功自傲、善识大体的政治品质,表明了他对朝廷的赤胆忠心和政治远见,为李愬的形象增添了光彩照人的一笔。“此意与天相始终”,这里所盛赞的“意”正是李愬的忠贞与远见。
《题李愬画像》这首诗的构思特点,即运用历史的类比来突出主人公李愬的形象。全篇每一层都以古人古事作类比映衬(韩信师广武、羊祜行德化、西平击朱泚、狄仁杰拄颐长剑的形象)。这种类比,由于与主人公的行事非常相似,因而对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起着有力的衬托映照作用。这种方法作为整体的艺术构思的主要手段,在全篇中贯串始终。像这样有意识地运用历史类比手法,在诗歌中还不多见。诗用论赞体,议论的成分很浓,但由于能以议论驱驾史事,议论本身又挟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整体感觉并不显得枯燥。诗气势恢宏,语词铺张,大有山谷诗风。全诗简洁精炼,沉着雄辩,突出地表现出李愬足智多谋、忠君爱国的大将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