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中丞闻琴》是南朝齐谢朓所作的一首诗,本诗是一首描写音乐的诗。全诗境界,可用一“清”字概括。“闻琴”的客观环境气氛是清凉、清静,散发着蕙风清香的;琴声是如林风涧音,极富清韵的;所引起的又是清逸的隐居意兴。全篇便在这“清”的境界中达到和谐的统一。
凉风吹月露(1),圆景(2)动清阴(3)。
秋夜中凉风吹拂,枝头暗凝的露水滴沥有声。一轮圆月高悬中天,投下皎洁的清光。
蕙气(4)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带着花香的风儿多情地投入怀抱,在这如此幽静美好的夜晚,听君抚琴尽兴。
萧瑟(5)满林听(6),轻鸣响涧音(7)。
琴音如秋风之箫瑟,满林传遍其飒飒秋声;又如涧水轻鸣,流淌着淙淙作响的清韵。
无为(8)澹容与(9),蹉跎(10)江海心(11)。
这样一种远离尘嚣、清静无为的境界,千万不要耽误和消磨了隐逸的意兴。
(1)月露:月光下的露滴。
(2)圆景:指月亮。
(3)清阴:清凉的树阴。
(4)蕙气:香气。一作“蕙风”,带着兰蕙花香的风。
(5)萧瑟:秋风吹拂草木的声音。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6)满林听:是说树林里的鸟也为之感动,倾耳聆听。
(7)响涧音:是说琴声犹如溪水流淌,淙淙有声。
(8)无为:清静无为。
(9)澹容与:指安逸闲适。澹,恬静。容与,悠闲自得的样子。
(10)蹉跎:失时,虚度光阴。
(11)江海心:退隐之心。
《和王中丞闻琴》此诗作于延兴、建武之际(494),时值秋冬之交。延兴元年(494),萧鸾辅政,王思远迁御史中丞,而谢朓此时亦为萧鸾记室,同在朝中。王思远在御史中丞任上时间不长,一上任就劾奏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而据《南齐书·沈昭略传》记载,沈昭略于建武元年(494)出任御史中丞,取代了王思远。王思远很可能失意不平后闻琴有感,因而赋诗言情。闻琴场合,谢朓不一定在场,但他看到了王思远《闻琴》诗,因而相和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