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村三首·其三

杜甫 〔唐代〕 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羌村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五言诗,这组诗是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杜甫在左拾遗任上因上书援救房琯而触怒唐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北)探家时所作。第三首诗写邻人的携酒慰问,通过父老们的话,反映出广大人民的生活。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群鸡(1)乱叫,客至鸡斗争(2)

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的时候还在争斗。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3)

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父老四五人,(4)我久远行。

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手中各有携,倾(5)浊复清。

每个人手里都带着礼物,从榼里往外倒酒,酒有的清,有的浊。

苦辞酒味薄(7),黍地无人耕。

一再解释,酒味之所以淡薄,是由于田地没人去耕耘。

兵革(8)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战争尚未平息,年轻人全都东征去了。

请为父老歌(9):艰难愧深情!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日子里, 感谢父老携酒慰问的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歌唱完毕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至。

注释

(1)正:一作“忽”。

(2)斗争:争斗;搏斗

(3)柴荆:犹柴门,也有用荆柴、荆扉的。最初的叩门声为鸡声所掩,这时才听见,所以说“始闻”

(4)问:问遗,即带着礼物去慰问人,以物遥赠也叫做“问”。父老们带着酒来看杜甫,所以说“问我”

(5)榼:酒器。

(6)浊清:指酒的颜色。

(7)苦辞酒味薄:是说苦苦地以酒味劣薄为辞。苦辞,就是再三地说,觉得很抱歉似的,写出父老们的淳厚。

(8)兵革:兵是兵器,革是皮革做的甲,兵革引申指战争。

(9)请为父老歌:一来表示感谢,二来宽解父老。但因为是强为欢笑,所以“歌”也就变成了“哭”

创作背景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五月,刚任左拾遗不久的杜甫因上书援救被罢相的房琯,触怒肃宗,闰八月,便命他离开凤翔。诗人此行从凤翔回鄜州羌村探望家小,由于兵荒马乱,情况不明,传说纷纭,杜甫当时的心情十分焦虑。于是写下了著名的组诗《羌村》三首。

拼音版

qiāngcūnsānshǒu··sān

qúnzhèngluànjiàozhìdòuzhēng

shàngshùshǐwénkòucháijīng

lǎorénwènjiǔyuǎnxíng

shǒuzhōngyǒuxiéqīngzhuóqīng

jiǔwèishǔréngēng

bīngwèiértóngjìndōngzhēng

qǐngwèilǎojiānnánkuìshēnqíng

yǎngtiāntànzuòlèizònghéng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