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小重山·春愁》是宋代女词人吴淑姬的词作。此词由暮春风物、暮春情怀交织而成,所创造的是一个典型的有我之境。上片纯作景语,下片抒情主人公直接登场。作者以愁眼观物,以愁心写自己,其意象的选择、词采的搭配情感的跃动,无不紧关着主体的春愁。全词以景语为主,而景中有人;以情语作结,而情景两化,使迹近直白的情语,变得意绪绵邈,余味无穷。
谢了荼蘼(1)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2),声尚带娇羞。
茶蘼花谢完时,春天就算彻底结束了。可现在犹有茶蘼花将谢未谢,还有些许花瓣挂在枝头。庭院中槐树的影子被风揉碎,黄莺虽然已老,但是声音还带着女子般的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3)。不如归去下帘钩(4)。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一个人独自侧倚在梳妆楼边,看着远处连天烟草,衬着浮动的白云,犹如滚滚浪涛,铺天盖地而来,哪里有归舟可见。倒不如放下帘钩回去。心很小,难以承载太多愁绪。
(1)荼蘼:春天的花,荼蘼开得最晚,是代表分离与悲伤的花。
(2)莺虽老:以“莺”自喻,回忆往昔的娇容艳姿、才貌双全,而今却憔悴不堪,叹韶华不再。
(3)衬云浮:一朵朵白云在空中掠过,云水相映。
(4)下帘钩:放下窗帘,不闻不见。
《小重山·春愁》这首词是为抒发离愁别恨而作,写的是一个独守闺房的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思念,当作于王十朋判决吴淑姬与纨绔子弟离婚后的一个暮春。
《小重山·春愁》此词上片写暮暮之景,然却有新意。词人不写满地落红,而写枝上残花;不写风雨摧花,而写风拂槐影;不写杜鹃啼血,而写莺声犹娇。不仅显得清丽新鲜,而且都与此女子的特定身份和思想感情紧密联系,是从她独特的眼中看到独特的景物,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她写茶蘼,“谢了茶蘼春事休”,说的是茶蘼花谢,春天可算彻底结束了。可现在犹有“无多花片子,缀枝头”,说明茶蘼将谢未谢,也就蕴含着春事将休未休之意。“花片子”是词人自铸新词,既通俗,又贴切。“缀枝头”,给人的感觉,虽是残花,但仍有凄清之美。同样,写“莺虽老”,但“声尚带娇羞”,也是将老未老。这些不但是时序节物的准确刻画,也正是这位思妇青春将逝未逝,尚有美丽的面容,尚带娇羞的神态的真实写照。
“庭槐影碎被风揉”,槐影被风揉碎,春天被风吹走。这不禁使她想自己的青春,也将一起消逝。因此,在她看来,这风揉碎了槐影,也揉碎了她的芳心。这欲吐还吞,委婉曲折的笔法,寄托了词人一种青春将逝的深沉感慨。
过片“独自倚妆楼”,承上启下。上片写此女子庭院所见之景,触景生情,情苦而不忍睹;既不忍睹,遂回妆楼;既回妆楼,更思远人;既思远人,则倚楼凝望。
接着写她望到的景象。前人词中有很多这种望中景象,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词中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中是“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在这首词中词人写女主人公们都看到了舟,但皆不是所思远人的归舟,结果是从希望到失望。而吴淑姬笔下的这位思妇,望到的却不是舟,而是“一川烟草浪,衬云浮”。连天烟草,衬着浮动的白云,犹如浪涛滚滚,铺天盖地而来,根本就没有归舟可见,简直丝毫的希望都没有,其愁苦可想而知。用“一川烟草”来形容愁之大,愁之多,这在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中已用过。但在烟草后着一“浪”字,实属吴淑姬独创。《古今词统》认为吴淑姬自创新词“草浪”,直可与前人所创“竹浪、柳浪、麦浪”相媲美。“一川烟草”是静景“一川烟草浪”则是动景。这里用来比喻愁思恰如连天草浪,滚滚袭来,极为生动贴切,也为下句“不如归去下帘钩”铺垫。放下帘钩,意欲隔断草浪,挡住愁潮,然而这愁思是隔不断,挡不住的,“不如”两字,写出了主人公明知不能而强为之的痛苦心态。
“心儿小,难着许多愁”,自是警句。“愁”字最后点出,使通篇皆有精神,有画龙点睛之妙。李清照写愁的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不正面写愁,从舟着眼,反衬愁之大;然而吴淑姬这里先把愁比作“一川烟草浪”,极言愁之大之多,再将它与“心儿小”作强烈对比,落到容约而下。两人写法不同,而各有千秋。所以南宋黄昇认为“淑姬女流中黠慧者,有词五卷,佳处不减李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