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刘孝叔

苏轼 〔宋代〕 苏轼

君王有意诛骄虏,椎破铜山铸铜虎。

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

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鼍漫战鼓。

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质斧。

保甲连村团未遍,方田讼牒纷如雨。

尔来手实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

诏书恻怛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

平生学问止流俗,众里笙竽谁比数。

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那得谱。

况复连年苦饥馑,剥啮草木啖泥土。

今年雨雪颇应时,又报蝗虫生翅股。

忧来洗盏欲强醉,寂寞虚斋卧空甒。

公厨十日不生烟, 更望红裙踏筵舞。

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

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挂神武。

吴兴丈人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补。

自从四方冠盖闹,归作二浙湖山主。

高踪已自杂渔钓,大隐何曾弃簪组。

去年相从殊未足,问道已许谈其粗。

逝将弃官往卒业,俗缘未尽那得睹。

公家只在霅溪上,上有白云如白羽。

应怜进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寄刘孝叔》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前十四句为讥时,讥刺宋神宗、王安石主张对外用兵,对内变法,本想富国强兵,但因急于求成,用人不当,结果事与愿违,乱政扰民。作者对新法的攻击显然带着政治偏见,但他的基本态度是同情人民的苦难,也概括了吕惠卿执政时期的社会弊端。“平生”十二句是自嘲,嘲笑自己在密州处境艰难。“故人”以下各句是答刘孝叔,表示自己暂时还不能归隐。全篇二十二韵、三百零八字,一韵到底。感情激切,语言精炼,为诗篇添加了雄浑沉郁的色调。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君王有意诛骄虏(2)椎破(3)铜山(4)铸铜(5)

君王要讨伐骄横的夷虏,要它们臣服,椎破铜山,开发铜矿,铸制铜虎符。

联翩(6)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7)

接接连连派遣了三十七位将军,不断走马西来各自开设军府。

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鼍漫战鼓(8)

南山砍伐木材作战车的轴,东海取出鼍的血涂抹战鼓。

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9)污质斧。

佚役汗流奔走哪一个敢放慢步子,恐怕影响军需供应而死于刀斧。

保甲(11)连村团未遍(12)方田(13)讼牒纷如雨。

保甲虽村相连然乡民未普遍团聚,方田法诉状如雨乡民纷诉苦。

尔来(15)手实(16)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18)

近来新降公文要实行手实法,挖掘剔括到口粮和种粮谁种粮谁敢说不。还要沿着各条生计脉络,仔细搜求以至一丝一缕。

诏书(19)恻怛(20)(21)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

皇上诏书怜惜老百姓痛苦的情意实在是深厚,官吏办事的材能浅薄,辜负朝廷希望,白费许多劳苦。

平生学问止流俗(22),众里笙竽谁比数(23)

平生的学问平平常常只属于流俗,混在吹笙吹竽的队伍中哪得和别人比教,忽然命令我单独演奏《凤将雏》,仓促之间想吹好哪里能得到曲谱。

忽令独奏凤将雏(24),仓卒欲吹那得谱。

朝廷派我独当一面来密州做知州,我实在没有现成的好办法为老百姓服务。

况复连年苦饥馑,剥(25)草木(26)泥土。

况且密州这些年连年苦于饥荒,老百姓剥树皮啮草根甚至吃泥土。

今年雨雪颇应时,又报蝗虫生翅股。

今年雨雪颇能应时令,偏又报蝗虫长起了翅膀,长壮了腿股。

忧来洗盏欲强醉,寂寞虚斋卧空(27)

发起愁来,洗洗酒盏,想勉强喝几杯,寂寞空荡的书斋里,只躺卧着空酒壶。

公厨十日不生烟, 更望(28)红裙(29)踏筵舞。

公家厨房已经整整十天没肴炊烟,岂敢望红裙舞女踏着筵席起舞。

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30)无别语。

老朋友多次从山中寄信来,信上只有“当归”两个字,没有别的言语。

方将雀鼠偷太仓(31),未肯衣冠挂神武(32)

正准备和雀鼠一样偷太仓的粮维持自己混下去,还不想辞职不干,不愿挂冠神武。

吴兴丈人(33)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补。

吴兴丈人您世事看得透辟,淡薄名利,平日立朝办了许多好事非问小补。

自从四方冠盖闹,归作二浙(34)湖山主。

自从朝廷派遣使者到各地,各地闹得不安宁,您回到了二浙家乡,做起了湖山主。

高踪已自杂渔钓,大隐(35)何曾弃簪组(36)

那些置身于渔钓者之间的隐士,行踪是高尚的。身居朝市过着隐居生活的大隐士,何曾放弃过簪组。

去年(37)相从殊未足,问道已许谈其(38)

您现在身为宫观,就享受着这种闲悠。想起去年相从的岁月,还感到很大的不满足,我向您求教问道,您允许我做一些粗略的陈述,但陈述得很不够。

(39)将弃官往卒业(40),俗缘未尽那得睹。

我准备弃官不做,跟随您完成学业,无奈俗缘未尽,那得拜见您,只得罢休。

公家只在霅溪(41)上,上有白云如白羽。

您的家就在霅溪上,我知道那个地方,上面有白云如白羽毛一般,环境很清幽。

应怜进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42)

您应当怜惜我进退不得到处奔波的苦衷,象达摩大师那样教会我安下心来,安心密州。

注释

(1)刘孝叔:名述,湖州吴兴(今属浙江)人。熙宁初任侍御史弹奏王安石,出知江州,不久提举崇禧观。

(2)骄虏:指契丹和西夏。神宗初继位,先后对西夏和南方少数民族用兵。

(3)椎破:以椎击破。

(4)铜山:这里指产铜之山。

(5)虎: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

(6)联翩:接连不断。

(7)开府:成立府署,自选僚属。

(8)鼍漫战鼓:鼍鼓,即用鼍皮蒙的鼓。鼍,扬子鳄。漫:当作鞔,以皮蒙鼓。

(9)军兴:朝廷征集财物以供军需。

(10)污资斧:因获罪伏法被斩。资斧,利斧。

(11)保甲:指保甲法。《宋史·兵志》载:民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设保长,保正。每户两男选一人为保丁。

(12)团未遍:指保甲法因遭到老百姓抵制,百姓还未完全组织起来。团,聚集。

(13)方田:指方田均税法,每年九月官府派人丈量土地,按地势土质分五等定税。

(14)讼谍:讼辞,诉讼文书。这句说方田均税不公。引起民间诉讼纷纭。

(15)尔来:自那时以来。

(16)手实:指手实法。据《续资治通鉴》卷七十,熙宁七年,吕惠卿用其弟曲阳县尉和卿计,令民自报田地财产以作为征税根据的法令。

(17)挟剔:搜求挑取。

(18)穷脉缕:言法令苛细至极。

(19)诏书:皇帝的命令文告。

(20)恻怛:哀怜、同情。

(21)信:确实。

(22)流俗:据《施注苏诗》,王安石对神宗说苏轼兄弟学本流俗。当时讥议新政的人,王安石都攻击他们是流俗。

(23)比数:相提并论。

(24)凤将雏:汉代乐曲名。

(25)啮:咬。

(26)啖:吃。

(27)甒:酒器。

(28)更望:岂望。

(29)红裙:指歌舞妓。

(30)当归:本药名,古人常用以表示应当归去。

(31)太仓:京城中的大谷仓。

(32)神武:神武门,建康(今南京市)宫门。

(33)吴兴丈人:指刘孝叔。《湘山野录》说他“深味道腴”,是“东吴端清之士”。

(34)二浙:浙东、浙西。这句说刘孝叔挂冠归去。

(35)大隐:身居朝市而过隐居生活。

(36)簪组:官服。簪指冠簪,组指冠带。

(37)去年:指熙宁七年春苏轼与刘孝叔会于虎丘。

(38)粗:粗略。

(39)逝:通“誓”,表示决心之词。

(40)卒业:完成学业。

(41)霅溪:在吴兴,由东苕溪、西苕溪等水汇合而成。

(42)初祖:初传禅宗来中国的达摩。这句要刘孝叔教以安心之法。

创作背景

刘孝叔刘述,熙宁(1068—1077)初期任侍御史,弹劾王安石“轻易宪度”,出知江州,不久提举崇禧观。苏轼所谓“白简(弹劾官员的奏章)威犹凛,青山兴已多”(《刘孝叔会虎丘》)即指此事。熙宁七年(1074),苏轼赴密州任途中与刘孝叔等六人会于吴兴,著名词人张先作“六客词”,成为文坛佳话。熙宁八年(1075)四月十一日苏轼作此诗,对王安石变法作了相当尖锐的讥刺,并抒发了自己在仕途上进退维谷之情。

拼音版

liúxiàoshū

jūnwángyǒuzhūjiāozhuītóngshānzhùtóng

liánpiānsānshíjiāngjūnzǒu西láikāi

nánshānzuòchēzhóudōnghǎituómànzhàn

hànliúbēnzǒushuígǎnhòukǒngjūnxìngzhì

bǎojiǎliáncūntuánwèibiànfāngtiánsòngdiéfēn

ěrláishǒushíjiàngxīnshūjuégēnzhūqióngmài

zhàoshūxìnshēnhòunéngqiǎnbáokōngláo

píngshēngxuéwènzhǐliúzhòngshēngshuíshù

lìngzòufèngjiāngchúcāngchuī

kuàngliánniánjǐnniècǎodàn

jīnniánxuěyīngshíyòubàohuángchóngshēngchì

yōuláizhǎnqiángzuìzhāikōng

gōngchúshíshēngyān gèngwànghóngqúnyán

rénshānzhōngxìnzhǐyǒudāngguībié

fāngjiāngquèshǔtōutàicāngwèikěnguānguàshén

xìngzhàngrénzhēndàopíngcháofēixiǎo

cóngfāngguāngàinàoguīzuòèrzhèshānzhǔ

gāozōngdiàoyǐncéngzān

niánxiāngcóngshūwèiwèndàotán

shìjiāngguānwǎngyuánwèijǐn

gōngjiāzhǐzàizháshàngshàngyǒubáiyúnbái

yīngliánjìntuì退huánghuánggèngānxīnjiàochū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