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严士元

刘长卿 〔唐代〕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别严士元》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描写送别友人严士元途中所见景物,感慨宦海沉浮,朋友伤别,感叹怀才不遇,前途渺茫。全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画水,然而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生动,辞藻美丽,诗意十分浓厚。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春风倚棹(1)阖闾城(2)水国春寒阴复晴(3)

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晴忽阴,忽好忽坏;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我所乘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

细雨湿衣(4)不见,闲花(5)落地听无声。

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6)南万里(7)

薄暮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

东道(8)若逢相识问,青袍(9)(10)儒生(11)

或许有朋友会问到我的境遇,请转告他们,我这个一介书生,命途多舛,已被“青袍”所误。

注释

(1)倚棹:泊舟,停船。

(2)阖闾城:即今江苏的苏州城。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阖闾所筑。

(3)水国春寒阴复晴:一作“水阁天寒暗复晴”,又作“水国春深阴复晴”。春,一作“犹”。

(4)看:一作“人”。

(5)闲花:指野花。

(6)湖:指太湖。

(7)情:一作“程”。

(8)东道:一作“君去”。

(9)青袍:又称青衿。唐代贞观四年(630)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上元元年(674)又规定,八品官员服深青,九品官员服浅青。

(10)日:一作“已”。

(11)儒生:诗人的自称。

创作背景

关于《别严士元》这首诗的写作年代、背景和本事,已难以确切考证。从“春风倚棹阖闾城”句可知,此诗当作于今苏州城。从已考知的史料看,作者一生中曾有过两次离苏州,一次是被贬为南巴尉时,一次是赴淮西鄂岳转运史判官时。被贬南巴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初,诗中“春风”“春寒”句证明,作诗时是在冬末春初,时间与被贬南巴的时令相吻合。又诗末有“青袍今已误儒生”句,印证其作于遭贬之后,郁郁不得志之时。按唐朝的服饰制度,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每品又有正、从和上、中、下之别。南巴尉属从九品下,正好服青。由此推断,此诗大约作于至德三年(758)初,诗人第一次被贬,行将赴任之际。

文学赏析

《别严士元》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画水。然而,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是生动的,辞藻是美丽的,诗意也显得十分浓厚。

从“倚棹”二字,可以知道这两位朋友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时值春初,南方水乡还未脱去寒意,天气乍阴乍晴,变幻不定。寻味开头两句,已经知道两位朋友正在岸上携手徘徊,在谈笑中也提到江南一带的天气了。

三四两句是有名的写景句子。有人说诗人观察入微,下笔精细。话是说得很对。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却似乎看见两人正在席地谈天。因为他们同时都接触到这些客观的景物:笑谈之际,飘来了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分明觉得微微湿润。树上,偶而飘下几朵残花,轻轻漾漾,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这不只是单纯描写风景,仿佛看见景色之中复印着人物的动作,可以领略到人物在欣赏景色时的惬意表情。

“日斜江上孤帆影”这句也应该同样理解。一方面,它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景。最后,严士元还是起身告辞了,诗人亲自送到岸边,眼看着解缆起帆,船儿在夕阳之下渐渐远去。七个字同样构成景物、事态和情感的交错复迭。

以下,“草绿湖南万里情”,补充点出严士元所去之地。景物不在眼前了,是在诗人想象之中,但也掺杂着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感情。

友人的远去,自然地激起了诗人心底的无限愁绪;因而他的临别赠言,听起来是那样令人心酸:严士元这次回去湖南,如果有相识的人问起诗人的消息,就这样回答他“青袍今日误儒生”。这是一句牢骚话。他认为自己当这一员小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耽误自己的前程了。

诗中的“景语”,既有“春寒阴复晴”的水国气候特征,又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眼前景象,还有“草绿湖南”的意中之景,几个层次中,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出现,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作者简介

刘长卿

刘长卿

唐朝时期大臣、诗人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