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是宋代词人张元干所写的一首词,被收入《唐宋词鉴赏辞典》。这首词既写了湖光山色之美,又写了词人沉浸在山水自然风光中的流连神态,情景相生,表达出词人对山水美景的陶醉和难以释怀之情。
山绕平湖(1)波撼城(2),湖光倒影浸(3)山青,水晶楼(4)下欲(5)三更(6)。
连绵的山峦环绕着平湖,波涛很大,有摇动城墙之势。湖水的波光里倒映着山峦的影子,浸染着山的青翠。就要到三更时分,湖光荡漾,照到楼上犹如水晶一般清莹。
雾柳(7)暗时云度(8)月,露荷(9)翻处水流萤(10),萧萧(11)散发(12)到天明。
天上的流云遮住了月亮,柳树如同笼罩在雾中一样发暗。带着露珠的荷叶翻动时,水光闪烁,如同飞流的萤火一样。散开着花白稀松的头发,静静地待到天明。
(1)平湖:湖名,位于嘉兴东南。
(2)波撼城:波涛汹涌,撼动城郭。化用孟浩然《临洞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意。
(3)浸:浸染。
(4)水晶楼:楼名,在浙江吴兴。一说指湖水泛着波光照到楼上,如同水晶一样。
(5)欲:将要。
(6)三更:半夜,午夜。
(7)雾柳:指柳树如同雾罩着一样阴暗。
(8)度:指遮挡。
(9)露荷:带着露珠的荷叶。
(10)水流萤:风摆荷叶,叶上水珠闪亮得就像萤火虫一样。
(11)萧萧:指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12)散发:散开的头发。
《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此词为词人晚年游览江浙一带时所作。宋高宗绍兴元年年底,从词人致仕回到福建到被追赴临安大理寺销籍除名前的这段时间,词人退居在福建生活。高宗建炎3年到绍兴19年(公元1129-1149年)二十年间,词人一直与当地官员以及诸多居闽友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共写了44首交游词。 这首《浣溪沙》就是词人晚年游览江浙一带的山水美景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