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吏

杜甫 〔唐代〕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新安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为组诗“三吏三别”之一。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统治者尽快平息叛乱、实现王朝中兴的期望,与《石壕吏》《潼关吏》统称“三吏”。全诗可分两个层次:前十二句记述了军队抓丁和骨肉分离的场面,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后十六句笔锋一转,对百姓进行开导和劝慰。结构清晰完整,语言简捷有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1)新安(2)道,喧呼闻点兵(3)

我在去新安的路上走过,听到人声喧哗,原来是吏役在村里点名征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4)无丁?

我便问那些新安派来的吏役:“难道新安这个县小到没有成丁的人了吗?”

府帖(5)昨夜下,(6)中男(7)行。

官吏回答说:“昨夜已有兵府文书下达,规定点选十八岁的中男入伍了。”

中男绝短小(8),何以守王城(9)

我说:“啊,这些人还是年龄不大的青年,怎么能让他们去守卫东都啊?”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10)

肥胖的青年都有母亲来送行,瘦弱的青年都孤零零的,无人陪送。

白水(11)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时候已到黄昏,河水东流而去,青山下还仿佛有送行者的哭声。

莫自使眼枯(12),收汝泪纵横。

收起你们那纵横的眼泪,不要哭坏了眼睛,徒然伤了身体。

眼枯即见骨,天地(13)终无情!

即使哭干两眼露出骨头,皇天后土终究是无情的东西啊!

我军取相州(14),日夕望其平。

官军进攻围困相州,原来以为很快就可以平定叛军。

岂意(15)贼难料,归军(16)星散营(17)

岂知估计错了形势,以致打了败仗,兵士一营一营地溃散了。

就粮(18)近故垒,练卒依旧京(19)

伙食就在旧营垒附近供应,训练也在东都近郊进行。

(20)不到水(21),牧马役亦轻。

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放牧军马的劳役也还算轻。

况乃王师顺(22)抚养(23)甚分明。

况且参加的是名正言顺讨伐叛徒的王师,主将抚养士卒,爱护备至。

送行勿泣血,仆射(24)如父兄(25)

你们送行的家属不用哭得很伤心,仆射对兵士仁爱得像父兄一样。

注释

(1)客:杜甫自称。

(2)新安:地名,今属河南。

(3)点兵:征兵,抓丁。

(4)更:岂。

(5)府帖:指征兵的文书,即“军帖”。

(6)次:依次。

(7)中男:唐制,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 “老”。天宝三载(744)又降优制,以十八为“中男”,二十二为“丁”。

(8)绝短小:极矮小。

(9)王城:指东都洛阳。周代曾把洛邑称作王城。

(10)伶俜:形容孤独伶仃的样子。

(11)白水:指在阳光下闪光的流水。

(12)眼枯:哭干眼泪。

(13)天地:暗喻朝廷。

(14)相州:即邺城,今河南安阳。

(15)岂意:哪里料到。

(16)归军:指唐朝的败兵。

(17)星散营:像星星一样散乱地扎营。

(18)就粮:到有粮食的地方就食。

(19)旧京:这里指东都洛阳。

(20)壕:城下之池。

(21)不到水:指掘壕很浅。

(22)王师顺:朝廷的军队是堂堂正正的正义之师。

(23)抚养:爱护。

(24)仆射:指郭子仪。

(25)如父兄:指极爱士卒。

创作背景

《新安吏》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冬,安庆绪退保相州,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个节度使,率步骑二十万人围攻相州。自冬至春,未能破城。幸而郭子仪率领他的朔方军拆断河阳桥,才阻止了安史军队南下。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看到征兵的情况,写了这首诗。

拼音版

xīnān

xíngxīnāndàoxuānwéndiǎnbīng

jièwènxīnānxiànxiǎogèngdīng

tiězuóxiàxuǎnzhōngnánxíng

zhōngnánjuéduǎnxiǎoshǒuwángchéng

féinányǒusòngshòunánlíngpīng

báishuǐdōngliúqīngshānyóushēng

shǐ使yǎnshōulèizònghéng

yǎnjiàntiānzhōngqíng

jūnxiàngzhōuwàngpíng

zéinánliàoguījūnxīngsànyíng

jiùliángjìnlěiliànjiùjīng

juéháodàoshuǐqīng

kuàngnǎiwángshīshùnyǎngshènfēnmíng

sòngxíngxuèxiōng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