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妓

李商隐 〔唐代〕 李商隐

珠箔轻明拂玉墀,披香新殿斗腰支。

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宫妓》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篇借宫妓讽刺宫廷幸臣弄权、机变的政治讽刺诗,前两句描写宫妓在皇宫内廷中的歌舞逞技献媚的情态,后两句是作者对宫妓斗技争媚的嘲讽和讥刺,指出近幸之臣一味玩弄权术,谄媚逢迎,不能及早醒悟便终必自食恶果。构思巧妙,命意深曲,措辞深妙,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风格。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珠箔(2)轻明(3)玉墀(4)披香(5)新殿斗腰支(6)

轻盈透明的珠帘,飘拂着白玉台阶,宫女们在披香殿中,各竞赛着身段舞姿。

不须看尽鱼龙戏(7),终遣君王怒偃师(8)

不需要从头到尾看完那热闹的鱼龙戏。君王突然发起脾气,终归会迁怒于偃师。

注释

(1)宫妓:指唐代官廷内教坊中的歌舞妓。唐时宫廷设教坊,是管理官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等大典所用的歌舞)以外的音乐、歌舞、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宜。唐高祖时设内教坊,唐玄宗时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洛阳、长安又各设左右教坊二所。

(2)珠箔:珠帘。

(3)轻明:轻柔光亮。

(4)玉墀:玉台阶。墀,台阶。

(5)披香:汉武帝时殿名。唐高祖时,又造披香殿。《旧唐书·苏世长传》载,高祖曾引他至被香殿,酒酣之际,苏世长奏曰:“此殿隋炀帝所作耶?是何雕丽之若此也。”高祖明确回答:“此殿是吾所造。”“新殿”或取义于此。

(6)斗腰支:各自竞赛着优美的身段舞姿。

(7)鱼龙戏:指古代百戏中由人装扮成珍异动物进行种种奇幻的表演。

(8)偃师:《列子·汤问》言为周穆王时之巧匠,其所制木偶人,似活人能歌善舞。

创作背景

《宫妓》这是一篇借宫妓讽刺宫廷幸臣弄权、机变的政治讽刺诗。此诗和李商隐所写过《宫辞》《梦泽》等诗一样,都是用轻巧而同时又沉重的笔触,描写君王的好恶无常,而逢迎邀宠之不能持久。在晚唐的政治生活中,或者更确切一点说,是起于宪、穆,终于武、宣,前后达四十年之久的牛李党争,不要说是局中人提心吊胆,即使是局外人,也看得眼花缭乱,莫测玄虚。李商隐浮沉宦海几十年,尝尽了辛酸滋味,却仍然是东奔西走,生计维艰,他接二连三的写这一类的诗篇,当亦是有感而发。此诗一说作于会昌二年(842),一说作于大中元年(847),一说作于大中五年(851),疑难定也。

拼音版

gōng

zhūqīngmíngchíxiāngxīndiàn殿dòuyāozhī

kànjǐnlóngzhōngqiǎnjūnwángyǎnshī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七律圣手)

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