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州与文举百一饮

元好问 〔金代〕 元好问

翁仲遗墟草棘秋,苍龙双阙记神州。

只知终老归唐土,忽漫相看是楚囚。

日月尽随天北转,古今谁见海西流?

眼中二老风流在,一醉从教万事休。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镇州与文举百一饮》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是诗人在与两位老友痛饮之后抒发的,表露了知己相逢,酒酣耳热,去国不遇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亡国之痛。全诗对仗排偶,质朴隽永。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翁仲遗墟草棘秋(4)苍龙双阙(5)神州(6)

废墟里的铜像,伴随着荒草野棘寒秋,让我想起那苍龙双阙,就在那遥远的故国神州。

只知终老归唐土(7)忽漫(8)相看是楚囚(9)

原只知终养残年,盼望回到久别的故土,忽然间朋友相逢,仍痛感是那阶下的楚囚。

日月尽随天北转(10)古今谁见海西流(11)

可叹,日月尽随着天空向北旋转,古今谁见过大海朝西倒流?

眼中二老(12)风流(13)在,一醉从教(14)万事休。

如今,眼前的两位朋友,旧日的风流依然存在,且趁此痛饮一醉,任随那万事自去自休。

注释

(1)镇州:就是宋时的真定府,治所在今河北正定。

(2)文举:指白华,字文举,曾任金朝枢密院判官,为金哀宗的重要谋臣,后投降蒙古。

(3)百一:指王鹗,字百一,金末状元,后降蒙古,官至翰林学士。

(4)翁仲遗墟草棘秋:化用唐代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中“翁仲遗墟草树平”句。翁仲,传说秦朝阮翁仲身长一丈三尺,勇力过人,曾受秦始皇命出征匈奴。阮死后,秦始皇仿照他的身形铸铜像竖在咸阳宫门外。后来便称铜像,或墓道石像为翁仲。

(5)苍龙双阙:指宫城的东门。苍龙,中国古代天文学用苍龙来表示东方的星宿,后来便也用来表示东方。

(6)神州:中国,这里指金朝都城汴京。

(7)唐土:指诗人的故乡山西。周成王时,分封弟弟唐叔虞在今山西地区(就是晋国),因此又称山西为唐土。

(8)忽漫:忽而,偶然。

(9)楚囚:这里是作者自指。

(10)日月尽随天北转:意思是整个世界都不得不俯首听命于蒙古的强权。

(11)古今谁见海西流:意思是历史无法逆转,灭亡的金朝再也无法恢复。

(12)二老:指白华和王鹗。

(13)风流:才情风度。

(14)从教:任随,索性。

创作背景

蒙古定宗海迷失后元年(1249)夏,元好问来到镇州,筹刻《中州集》。当时,元好问已在镇州获鹿县建起了鹿泉新居,过上了比较安逸闲适的遗民生活。但在诗人的心中,亡国之恨却总难以平静下来。知已相逢,酒酣耳热之际,仍然免不了发一番感慨。《镇州与文举百一饮》这首诗就是诗人与友人白华、王鹗聚饮之时所作。

拼音版

zhènzhōuwénbǎiyǐn

wēngzhòngcǎoqiūcānglóngshuāngquèshénzhōu

zhǐzhīzhōnglǎoguītángmànxiāngkànshìchǔqiú

yuèjǐnsuítiānběizhuǎnjīnshuíjiànhǎi西liú

yǎnzhōngèrlǎofēngliúzàizuìcóngjiàowànshìxiū

作者简介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