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丘子歌

高启 〔明代〕 高启

江上有青丘,予徙家其南,因自号青丘子。闲居无事,终日苦吟,间作《青丘子歌》言其意,以解诗淫之嘲。

青丘子,癯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

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

蹑屩厌远游,荷锄懒躬耕。

有剑任锈涩,有书任纵横。

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

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

田间曳杖复带索,傍人不识笑且轻,谓是鲁迂儒、楚狂生。

青丘子闻之不介意,吟声出吻不绝咿咿鸣。

朝吟忘其饥,暮吟散不平。

当其苦吟时,兀兀如被酲。

头发不暇栉,家事不及营。

儿啼不知怜,客至不果迎。

不忧回也空,不慕猗氏盈。

不惭被宽褐,不羡垂华缨。

不问龙虎苦战斗,不管乌兔忙奔倾。

向水际独坐,林中独行。

斫元气,搜元精,造化万物难隐情。

冥茫八极游心兵,坐令无象作有声。

微如破悬虱,壮若屠长鲸。

清同吸沆瀣,险比排峥嵘。

霭霭晴云披,轧轧冻草萌。

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牛渚万怪呈。

妙意俄同鬼神会,佳景每与江山争。

星虹助光气,烟露滋华英。

听音谐韶乐,咀味得大羹。

世间无物为我娱,自出金石相轰铿。

江边茅屋风雨晴,闭门睡足诗初成。

叩壶自高歌,不顾俗耳惊。

欲呼君山老父,携诸仙所弄之长笛,和我此歌吹月明。

但愁欻忽波浪起,鸟兽骇叫山摇崩。

天帝闻之怒,下遣白鹤迎。

不容在世作狡狯,复结飞佩还瑶京。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青丘子歌》是明代文学家高启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诗人在这首长歌中自状其耽于吟咏之狂态,心与物游之妙趣。此诗继承李白、李贺诗歌特点,发挥丰富想象和夸张,以清高的节操,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权贵的蔑视。全诗运笔矫健奔放,游止自如,气势磅礴跌宕,神韵飞扬,表露出一种炽烈的豪情,深得李白诗中风韵。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江上有青丘,予徙家其南,因自号青丘子。闲居无事,终日苦吟,间作《青丘子歌》言其意,以解诗淫之嘲。

松江边上有地名青丘,我迁居到它南面,于是自号青丘子。闲居无事,整天苦吟,创作《青丘子歌》抒发情感,用来消除对自己过分爱诗的讥嘲。

青丘子,癯而清(1),本是五云阁(2)下之仙卿(3)

青丘子,人长得很清瘦,本来是五云阁下的仙人。

何年降谪(4)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

有一年降谪到人世间,对人不说姓与名。

蹑屩(5)厌远游,荷锄懒躬耕。

不喜欢远行游玩,也懒于荷锄躬耕。

有剑任锈涩,有书任纵横。

有剑任凭它生锈,有书任凭它摆放。

不肯折腰为五斗米(6),不肯掉舌(7)下七十城。

不肯为微薄的俸禄而趋奉于官场,不肯卖弄口才而去游说。

但好(8)觅诗句(9),自吟自酬赓(10)

只喜欢寻找诗句苦吟,以诗词自我吟咏唱酬应和。

田间曳杖复带索(11),傍人不识笑且轻,谓是鲁迂儒(12)、楚狂生。

在田野里拄着拐杖,垂着衣带边走边吟,旁人不理解,嘲笑且轻视我,说是鲁地迂腐的儒生。

青丘子闻之不介意,吟声出吻不绝咿咿鸣。

青丘子听到这些话也不介意,吟咏声出口不绝咿咿地响。

朝吟忘其饥,暮吟散不平。

早上吟诗忘记了饥饿,晚上吟诗解散了不平之气。

当其苦吟时,兀兀如被酲(13)

当他苦吟的时候,昏昏沉沉如同醉酒。

头发不暇(14),家事不及营。

头发也没有时间梳理,家事也来不及经营。

儿啼不知怜,客至不(15)迎。

小儿啼哭不知道怜爱,客人来到也不知道迎接。

不忧回也空(16)不慕猗氏盈(17)

不会因颜回那样贫穷而忧,不羡慕猗顿那样的巨富。

不惭被宽褐(18)不羡垂华缨(19)

不因为穿着宽大的粗布衣服而羞惭,不羡慕仕宦者华美的衣冠。

不问龙虎(20)苦战斗,不管乌兔(21)忙奔倾。

不问英雄豪杰争夺天下事,不管太阳月亮东升西落时光流逝。

向水际独坐,林中独行。

有时到水边独坐,有时到林中独行。

斫元气,搜元精(22),造化万物难隐情。

穷究自然,探寻真理,自然万物都被赋予了生命。

冥茫八极游心兵(23)坐令无象作有声(24)

神思驰聘于苍茫无际之间,使难以形容的情景有声有色。

微如破悬虱(25),壮若屠长鲸(26)

微细处能击中空中悬挂的微如虱样的东西,雄壮处有如屠杀长鲸的气魄。

清同吸沆瀣(27),险比排峥嵘(28)

清新处如同吸收夜间的露气,险峻处好比排列高峻的山峰。

霭霭晴云披,轧轧(29)冻草萌。

像云散天晴,冰冻消解,青草萌生。

高攀天根(30)月窟(31)犀照牛渚万怪呈(32)

把天上水底各种奇妙的景象都清楚完整地表现出来,能清晰照亮各个幽暗的角落。

妙意(33)同鬼神会,佳景每与江山争。

达到了意境与鬼神相合,美景与江山争美的境地。

星虹助光气,烟露滋华英。

星虹烟露,都能为作品增添文采。

听音谐韶乐(34),咀味得大羹(35)

诗歌的音韵犹如韶乐一样和谐优美,味道就像大羹那样纯正。

世间无物为我娱,自出金石(36)轰铿(37)

世间没有其他东西可以消遣,写出的诗歌像金石乐器发出轰鸣铿锵的声音。

江边茅屋风雨晴,闭门睡足诗初成。

江边茅屋风和日丽,闭门睡足新诗刚写成。

叩壶自高歌(38),不顾俗耳惊。

敲打唾壶自己高声歌唱,不管世俗之人听到而吃惊。

欲呼君山老父,携诸仙所弄之长笛,和我此歌吹月明。

想叫君山老父带着诸仙所吹奏的长笛,和着这歌声在月下吹奏。

但愁欻忽(39)波浪起,鸟兽骇叫山摇崩。

只担忧忽然波浪涌起,鸟兽惊骇叫得地动山摇。

天帝闻之怒,下遣白鹤(40)迎。

天帝听到将发怒,会派白鹤迎接他到天上去。

不容在世作狡狯(41),复结飞佩还瑶京。

不容许他在世间嬉戏狡诈,重新系结飞佩回到玉京。

注释

(1)癯而清:清瘦貌。癯,瘦。

(2)五云阁:仙人所居高阁,有五色瑞云缭绕。五云,谓五色祥云,仙人所御。

(3)仙卿:仙官。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4)降谪:谴罚贬降,此指从仙卿降为凡人。

(5)蹑屩:谓远行。蹑,踩。屩,用麻、草做的鞋。《史记·范雎列传》:“夫虞卿蹑屩檐簦,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镒。”

(6)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为微薄的俸禄而趋奉于官场。五斗米,低级官吏的薪俸。《晋书·陶潜传》载,潜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

(7)掉舌:卖弄口才,摇唇鼓舌,指游说。《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蒯通尝谓韩信曰:“郦生郦食其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馀城。”

(8)但好:只喜欢。

(9)觅诗句:苦吟,寻找诗句。杜甫《又示宗武》:“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10)酬赓:以诗词酬唱应和。赓,继续。

(11)田间曳杖复带索:在田野里拄着拐杖,垂着衣带边走边吟。《列子·天瑞》载,孔子游于泰山,见荣启期“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12)鲁迂儒:鲁地迂腐的儒生。

(13)兀兀如被酲:昏昏沉沉如同醉酒。兀兀,昏沉貌。酲,病酒,酒醉。

(14)栉:梳理。

(15)果:竟然。

(16)不忧回也空:不会因颜回那样贫穷而忧。

(17)不慕猗氏盈:不羡慕猗顿那样的巨富。猗氏,猗顿。

(18)不惭被宽褐:不因为穿着宽大的粗布衣服而羞惭。被,穿。褐,古代卑贱之人所穿衣服,也用来代指卑贱的人。《孟子·公孙丑上》:“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

(19)不羡垂华缨:不羡慕仕宦者华美的衣冠。华缨,彩色的冠缨,古代仕宦者的冠带。

(20)龙虎:喻乱世的英雄豪杰,元末争夺天下者。

(21)乌兔:指日月。古代神话传说日中有乌,月中有兔。左思《吴都赋》:“笼乌兔于日月,穷飞走之栖宿。”

(22)斫元气,搜元精:元气、元精,指天地间的精气。王充《论衡·超奇》:“天禀元气,人受元精。”

(23)冥茫八极游心兵:谓作者的神思驰聘于苍茫无际之间。冥茫、八极,均指极远无际。心兵,为文为诗的神思。心感物而动,如应外敌,故曰心兵。韩愈《秋怀》:“诘屈避语穿,冥茫触心兵。”

(24)坐令无象作有声:使难以形容的情景有声有色。坐令,致使。

(25)破悬虱:击中空中悬挂的微如虱样的东西。语本《列子·汤问》载:纪昌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学视而后可。”昌以□悬虱于牖,南面望之。“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26)长鲸:鲸鱼。

(27)沆瀣:夜间的露气。屈原《远游》:“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28)峥嵘:高峻的山峰。

(29)轧轧:生机始发貌。

(30)天根:星名,即氐宿。

(31)月窟:传说中月的归宿处。杨雄《长杨赋》:“西厌月窟,东震日域。”刘良注:“月窟,月出穴也,在西。”

(32)犀照牛渚万怪呈:《晋书·温峤传》:“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多怪物,峤遂□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犀照,燃烧犀牛角照明。牛渚,山名,在安徽当涂县西北,山脚突入长江部分为采石矶,也称牛矶。

(33)俄:瞬间。

(34)听音谐韶乐:诗歌的音韵犹如《韶》乐一样和谐优美。韶,相传为虞舜时的乐曲名。《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35)大羹:古代祭祀时所用的肉汁。

(36)金石:钟磬类乐器。

(37)轰铿:发出轰鸣铿锵的声音。

(38)叩壶自高歌:《晋书·王敦传》:“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叩,击打。

(39)欻忽:忽然,形容迅急。

(40)白鹤:传说中的仙鸟。

(41)狡狯:嬉戏,变化,狡诈。

创作背景

《青丘子歌》这是一篇诗体自传。多数研究者认为,此诗作于元顺帝至正十八年(1358)或二十年(1360);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辞官归田之后。

拼音版

qīngqiū

qīngqiūérqīngběnshìyúnxiàzhīxiānqīng

niánjiàngzhézàishìjiānxiàngréndàoxìngmíng

nièjuēyànyuǎnyóuchúlǎngōnggēng

yǒujiànrènxiùyǒushūrènzònghéng

kěnzhéyāowèidòukěndiàoshéxiàshíchéng

dànhàoshīyínchóugēng

tiánjiānzhàngdàisuǒpángrénshíxiàoqiěqīngwèishìchǔkuángshēng

qīngqiūwénzhījièyínshēngchūwěnjuémíng

zhāoyínwàngyínsànpíng

dāngyínshíbèichéng

tóuxiázhìjiāshìyíng

érzhīliánzhìguǒyíng

yōuhuíkōngshìyíng

cánbèikuānxiànchuíhuáyīng

wènlóngzhàndǒuguǎnmángbēnqīng

xiàngshuǐzuòlínzhōngxíng

zhuóyuánsōuyuánjīngzàohuàwànnányǐnqíng

míngmángyóuxīnbīngzuòlìngxiàngzuòyǒushēng

wēixuánshīzhuàngruòchángjīng

qīngtónghàngxièxiǎnpáizhēngróng

ǎiǎiqíngyúndòngcǎoméng

gāopāntiāngēntànyuèzhàoniúzhǔwànguàichéng

miàoétóngguǐshénhuìjiājǐngměijiāngshānzhēng

xīnghóngzhùguāngyānhuáyīng

tīngyīnxiésháoyuèwèigēng

shìjiānwèichūjīnshíxiānghōngkēng

jiāngbiānmáofēngqíngménshuìshīchūchéng

kòugāoěrjīng

jūnshānlǎoxiézhūxiānsuǒnòngzhīchángchuīyuèmíng

dànchóulàngniǎoshòuhàijiàoshānyáobēng

tiānwénzhīxiàqiǎnbáiyíng

róngzàishìzuòjiǎokuàijiéfēipèihuányáojīng

作者简介

高启

高启

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他的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他的诗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