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

陈子昂 〔唐代〕 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燕昭王》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首怀古诗,描写了诗人登临山顶的感慨,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怀,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朴实,情怀豪迈。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南登碣石馆(2),遥望黄金台(3)

从南面登上碣石宫,望向远处的黄金台。

丘陵(4)乔木,昭王安在哉(5)

丘陵上已满是乔木,燕昭王到哪里去了?

霸图(6)已矣(7)(8)(9)归来。

宏图霸业今已不再,我也只好骑马归营。

注释

(1)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有名的贤明君主,善于纳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了当时的强国——齐国。

(2)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碣石,指墓碑。碣,齐胸高的石块。

(3)黄金台:位于碣石坂附近。相传燕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

(4)尽:全。

(5)安在哉:宾语前置句,“在安哉”的倒装,在哪里之意。

(6)霸图:宏图霸业。

(7)已矣:结束了。已:停止,完结。矣:语气词,加强语势。

(8)驱:驱使。

(9)复:又,还。

创作背景

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徙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燕昭王》这首诗歌。

拼音版

yānzhāowáng

nándēngjiéshíguǎnyáowànghuángjīntái

qiūlíngjìnqiáozhāowángānzàizāi

jīnguīlái

作者简介

陈子昂

陈子昂(诗骨)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