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首怀古诗,描写了诗人登临山顶的感慨,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怀,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朴实,情怀豪迈。
南登碣石馆(2),遥望黄金台(3)。
从南面登上碣石宫,望向远处的黄金台。
丘陵尽(4)乔木,昭王安在哉(5)?
丘陵上已满是乔木,燕昭王到哪里去了?
霸图(6)今已矣(7),驱(8)马复(9)归来。
宏图霸业今已不再,我也只好骑马归营。
(1)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有名的贤明君主,善于纳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了当时的强国——齐国。
(2)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碣石,指墓碑。碣,齐胸高的石块。
(3)黄金台:位于碣石坂附近。相传燕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
(4)尽:全。
(5)安在哉:宾语前置句,“在安哉”的倒装,在哪里之意。
(6)霸图:宏图霸业。
(7)已矣:结束了。已:停止,完结。矣:语气词,加强语势。
(8)驱:驱使。
(9)复:又,还。
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徙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燕昭王》这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