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钓鱼船上谢三郎》是北宋俞紫芝创作的一首词,描写了一位清高自持的渔父的清雅生活。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渔翁安于清贫,不屑仕进;下片写渔翁安闲自得的生活情景。全词语言精炼,意境清雅,刻画出了一位栩栩如生的渔翁形象,读来如在眼前。
钓鱼船上谢三郎(1)。双鬓已苍苍。蓑衣未必清贵(2),不肯换金章(3)。
有一位垂钓的渔父叫谢三郎,你看他两鬓如霜,显得那么苍老!他说别看这一身蓑衣一斗笠,比穿锦衣裘皮都来得高贵,你就是拿当官的金印来,我也不换给你!
汀(4)草畔,浦(5)花旁。静鸣榔(6)。自来好个,渔父家风,一片潇湘。
在长满青草的汀州水畔,在长满芦苇的水滨旁,渔翁静静地用长木棍敲打着船舷。自由自在,好一派渔父家风,悠然地生活在这旷远苍茫的潇湘大地上。
(1)谢三郎:《苕溪渔隐丛话》引《传灯录》云:“元沙,福州闽县人,姓谢氏,幼好垂钓,泛小船于南台江,狎诸渔者。年甫三十,忽慕出尘。乃弃钓艇,投芙蓉山训禅落发。秀老用其事也。”
(2)清贵:清高而显贵。
(3)金章:金印。
(4)汀: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5)浦:水滨。
(6)榔:捕鱼时用以敲船的长木棍。
俞紫芝为黄龙慧南弟子建隆昭庆门徒,其师对他的评价是“好说俗禅”。他曾作《唱道歌》十章,极言万事如浮云,世间膏火煎熬可厌。好将禅学修养打入世俗生活的兴趣,使俞紫芝创作了《阮郎归·钓鱼船上谢三郎》这首词,具体时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