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小雨收尘

周邦彦 〔宋代〕 周邦彦

小雨收尘,凉蟾莹彻,水光浮璧。谁知怨抑,静倚官桥吹笛。映宫墙、风叶乱飞,品高调侧人未识。想开元旧谱,柯亭遗韵,尽传胸臆。

阑干四绕,听折柳徘徊,数声终拍。寒灯陋馆,最感平阳孤客。夜沉沉、雁啼正哀,片云尽卷清漏滴。黯凝魂,但觉龙吟万壑天籁息。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月下笛·小雨收尘》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铺陈笛声的高妙,实际上是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词的下片点出自己是客居于馆舍,但听见清漏滴滴,哀雁声声,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与内心的孤寂形成了有机的一体。曲高和寡,这是封建时代许多文人墨客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词中,作者连用数个典故来加重对这种感受的描述,增加了词的典雅之气。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小雨收尘(1)凉蟾(2)莹彻(3)水光浮璧(4)。谁知怨抑,静倚官桥吹笛。映宫墙、风叶乱飞,品高调侧人未识(5)。想开元旧谱(6)柯亭遗韵(7),尽传胸(8)

一阵细雨使空中飞舞的尘埃落地,月光清冷,月影像碧玉一样浮在水面上。我倚靠着官桥的栏杆吹着笛曲,宫墙外柳叶纷纷飘落,可是谁能听懂这激扬的笛曲中哀怨和抑郁的感情呢?这虽是开元年间流传下来的曲谱、柯亭留下的遗韵,但完全能够表达我此时胸中的感情。

阑干四绕,听折柳(9)徘徊,数声终拍。寒灯陋馆(10),最感平阳孤客(11)。夜沉沉、雁啼正哀,片云尽卷清漏(12)滴。黯凝魂(13),但觉龙吟(14)(15)天籁(16)息。

在栏杆围绕的官桥上倾听着悠扬的笛曲《折杨柳》,不禁引起思乡之情,独自徘徊流连,直到乐曲终了。回到简陋的旅舍,在寒灯下,听到笛声,最是让人伤感。暗夜沉沉,更觉雁鸣声悲,天上没有一丝云彩,滴漏声声,更加清晰。神情黯然,凝神细听,只觉世间的一切声响都已停止,只有悠远的笛声像龙鸣一样在山中回响。

注释

(1)小雨收尘:一阵小雨收净空中的飞尘。

(2)凉蟾:清冷的月亮。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月。

(3)莹彻:明亮透彻。

(4)水光浮璧:水面上的月影像一块浮动的璧玉。璧,环形的玉石。

(5)品高调侧人未识:此句指笛曲高超而无人赏识。品,弦乐器面板上用以确定音位的凸起横条,便于按弦取音。侧,词的犯调中,凡以宫犯羽的称“侧犯”,杜牧《寄珉笛与宇文舍人》诗:“调高银字声还侧,物比柯亭韵校奇。”

(6)开元旧谱:唐开元年间宫中传下的乐谱。开元,唐玄宗的年号,公元713年至741年。

(7)柯亭遗韵:汉末蔡邕遗留下来的笛曲。柯亭,亭名,在今浙江绍兴西南。

(8)臆:心胸。

(9)折柳:乐府横吹曲名,即《折杨柳》。

(10)陋馆:简陋的旅店。

(11)平阳孤客:东汉马融善笛,年轻时落魄,曾客居平阳(今山西临汾)旅店,听到有人吹笛,引起他的悲感,因而作《笛赋》。

(12)清漏:清夜的滴漏声。

(13)凝魂:出神的样子。

(14)龙吟:形容笛声。

(15)壑:山中深沟。

(16)天籁:自然界的音响。

创作背景

孙虹《清真集校注》:“词写秋景,又用‘平阳孤客’典,疑当作熙宁七年(1074年),游长安将归时。”孙虹《周邦彦年青时期荆州长安词考补正》:“《月下笛》可以双证周邦彦曾在咸阳经秋”,“词中‘官桥’也指咸阳渭河的中渭桥,秦阿房宫被项羽焚毁,此风叶萧瑟的‘宫墙’应指秦都咸阳时的渭南兴乐宫、渭北咸阳宫。”

文学赏析

《月下笛·小雨收尘》本词写词人于客中月下闻笛。从吹者和听者两方面着笔。不是对音乐有深切感悟力者,不可能写得如此动人。真不愧出于“顾曲周郎”之手。起三句“小雨收尘,凉蟾莹彻,水光浮璧,”直接破题,点出“月下”。是说细微小雨将空气中的灰尘洗净了,月光明亮,映入水中,水光像浮起一块圆玉,这是一个十分幽静而美丽的月夜。接着两句,“谁知怨抑,静倚官桥吹笛。”点出“笛”声。在静夜中,远处传来的笛声显得格外哀怨抑郁。以下写笛声之强烈动人,“映宫墙、风叶乱飞,品高调侧人未识。”这两句是从两方面着笔的。上句写笛声之工力、效果;它使自然界的树叶都闻声感动得乱飞,在月光下分明看得见飞叶映于宫墙上晃动。下句写如此精妙之音乐,可惜世上缺少知音。这乐曲的品格很高,调侧的“侧”字,原义不正。这里引申为与众不同的独特。意思是曲高调独特,世上一般人不能懂得,也不会赏识。言外之意,不仅只有“顾曲周郎”能识,且有“知音世所稀”之叹;包括世上对词人自己的了解。这里有很深的感慨。上结“想开元旧谱,柯亭遗韵,尽传胸臆”,这以上声字“想”领起的四言三句,是词人赞美吹笛者对音乐有精湛的修养。

上片主要写吹笛,下片主要写闻笛后的感触。换头一韵“阑干四绕,听折柳徘徊,数声终拍”,写词人自己闻笛后的激动,非常传神。词人也是闻今夜吹笛者的折柳曲,而激起深深思念故园之情,故围绕阑干四周不断徘徊。“寒灯陋馆,最感平阳孤客”,这句承上作明确补充,点出题旨。当时词人正羁旅异乡,处陋馆寒灯下,内心本已凄凉,闻笛更是不堪。平阳孤客,原是东汉马融。这里词人以平阳孤客借指自己。接着,进一层以景色渲染哀情,“夜沉沉,雁啼正哀,片云尽卷清漏滴”。这三句从声和色两方面着笔。夜色沉沉,天空无云;而鸿雁的悲啼声和单调的漏滴声仿佛是笛声的伴奏,更使人感到心烦意乱。煞拍将笛声带给词人的感受推向最高潮。“黯凝魂,但觉龙吟万壑天籁息”。前一句是极端的魂失神伤,后一句则写尽笛声之魅力。对人而言,最主要的是灵魂,而闻笛后黯然凝魂了。对笛声而言,以封建社会视为最神圣的龙作为比喻形容之,吟于万壑,连天上的声音都仿佛停息了,栩栩展现了此刻笛声撼人心魄的意境。

作者简介

周邦彦

周邦彦

北宋文学家、音乐家,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