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

苏轼 〔宋代〕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东坡》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小诗就以寻常生活小景——月夜里拄杖漫步于山石高低不平的东坡为乐,显示了诗人幽独高洁的心性和履险如夷的人生态度。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雨洗东坡(1)月色清,市人(2)行尽野人(3)行。

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莫嫌荦确(4)坡头路,自爱(5)(6)杖声。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注释

(1)东坡:其地在黄州东门外,又效白居易忠州东坡之名,故云东坡,诗人并以之作为自己的别号。

(2)市人:隐指追名逐利奔走于仕途的人。

(3)野人:乡野之人,在野的无官职的居士,苏轼自指。

(4)荦确:指险峻不平的山石。

(5)铿:象声词,此指手杖敲击山石所发之声。

(6)曳:拖。

创作背景

《东坡》这首诗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苏轼同题的《东坡八首》序云:“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尽管政治处境险恶,生活条件困苦,苏轼仍能泰然自处,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并敢于向生活挑战,保持其不畏艰难的坚毅精神。

拼音版

dōng

dōngyuèqīngshìrénxíngjìnrénxíng

xiánluòquètóuàikēngránzhàngshēng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